1957年至1966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有哪些主要特点?请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主要特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既有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有停滞不前甚至后退的时候,而在新闻传播 实践中,虽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发扬,但严重的失误仍需总结。
原因:
(1) 从1957年至1966年间我国报刊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的新闻事业随着政治与经 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报刊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息息相关。
经济方面: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曾不顾经济条件,出现过全国大办县报的局面,各种报 纸遍地开花。新闻事业在这个阶段也迅速发展。在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各方面资源的短缺,新 闻事业的发展逐渐放缓。
政治方面:在10年的时间里,我国政治上先后发生了整风运动与反右倾斗争扩大化以及庐 山会议之后的反右倾运动。每次运动之后,“左”倾错误虽然得到一些矫正,但迫于当时的政治 形势,并没有彻底的根除。新闻事业的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门,深受其害。
党和政府主管宣传的领导和新闻界的同志一起对新闻工作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重提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大兴调研之风。1960年以后,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工作有了一定的改进, 但是最终还是淹没在阶级斗争的大潮中。
(2) 文化教育方面:这个时期我国的新闻学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56年的新闻改革 给政策的学术讨论提供了机会,但经过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进行自由的新闻学研究已经困难 重重。再加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很多人最终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