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背景
某公路隧道为浅埋隧道,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28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中等风化岩石,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针对隧道的特点,加强了浅埋段和洞口段的开挖施工,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了开挖方法,并做好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工作。
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发现进度较为缓慢,随即查明原因对工程进度进行了调整。
[问题]
对于隧道浅埋段的施工,除背景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外,还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除背景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外,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根据围岩及周围环境条件,可优先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或留核心土开挖法;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可采用多台阶法开挖。严禁采用全断面法开挖;(2)开挖后应尽快施作锚杆、喷射混凝土、敷设钢筋网或钢支撑。当采用复合衬砌时,应加强初期锚喷支护。Ⅴ级以下围岩,应尽快施作衬砌,防止围岩出现松动;(3)锚喷支护或构件支撑,应尽量靠近开挖面,其距离应小于1倍洞跨;(4)浅埋段的地质条件很差时,宜采用地表锚杆、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等辅助方法施工。
简述湿喷法喷射混凝土工艺。
湿喷法是将水泥、砂、石和水按比例拌和均匀,用湿喷机压送至喷嘴进行喷射的方法。湿喷法的粉尘和回弹量少,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容易控制,但对喷射机械要求较高,机械清洗和故障处理较麻烦。软弱围岩特别是黄土隧道以及渗水隧道不宜使用潮喷而改用湿喷较好。
简述公路工程项目进度检查的内容。
公路工程项目进度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作量的完成情况;(2)工作时间的执行情况;(3)资源使用及进度的互配情况;(4)上次检查提出问题的处理情况。
[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浅埋段施工。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施工,应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围岩及周围环境条件,可优先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或留核心土开挖法;围岩的完整性较好时,可采用多台阶法开挖。严禁采用全断面法开挖。(2)开挖后应尽快施作锚杆、喷射混凝土、敷设钢筋网或钢支撑。当采用复合衬砌时,应加强初期锚喷支护。Ⅴ级以下围岩,应尽快施作衬砌,防止围岩出现松动。(3)锚喷支护或构件支撑,应尽量靠近开挖面,其距离应小于1倍洞跨。(4)浅埋段的地质条件很差时,宜采用地表锚杆、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等辅助方法施工。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湿喷法喷射混凝土工艺。喷射混凝土是用压力喷枪喷射混凝土的施工法。常用于灌筑隧道内衬、墙壁、顶棚等薄壁结构或其他结构的衬里以及钢结构的保护层。喷射混凝土的工艺流程有干喷、潮喷、湿喷和混合喷。(1)干喷法是将水泥、砂、石在干燥状态下拌和均匀,用压缩空气送至喷嘴并与压力水混合后进行喷射的方法。因喷射速度大,粉尘污染及回弹情况较严重,隧道内喷射混凝土施工不得采用干喷工艺。(2)潮喷法是将骨料预加少量水,使之呈潮湿状,再加水泥拌和,送至喷嘴处并与压力水混合后进行喷射的方法。与干喷相比,上料、拌和及喷射时的粉尘少。目前施工现场较多使用的是潮喷工艺。潮喷和干喷混凝土强度可达到C20。(3)湿喷法是将水泥、砂、石和水按比例拌和均匀,用湿喷机压送至喷嘴进行喷射的方法。湿喷法的粉尘和回弹量少,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容易控制,但对喷射机械要求较高,机械清洗和故障处理较麻烦。软弱围岩特别是黄土隧道以及渗水隧道不宜使用潮喷而改用湿喷较好。(4)混合喷射采用两套搅拌机,在第一套搅拌机内将一部分砂加第一次水拌湿,再投入全部水泥强制搅拌,然后加第二次水和减水剂拌和成SEC砂浆,用砂浆泵压送到混合管;在第二套搅拌机内将部分砂石和速凝剂强制搅拌均匀,用干喷机压送到混合管后经喷嘴喷出。湿喷和混合喷混凝土强度可达到C30~C35。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公路工程项目进度检查的内容,详见答案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