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男,13岁,患者于20d前无明显诱因从足背开始出现散在针尖至米粒大小淤点、淤斑,皮疹逐渐延及双下肢,以足背及小腿为主,皮疹偶有瘙痒,伴小腿肌肉酸痛,自觉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疼痛时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不伴发热、便血、血尿等。
问答题
该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
问答题
试述该病的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临床特点: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低热、乏力、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皮损为成批发生的针尖至黄豆大小的散在淤点或淤斑,多对称,呈红色,稍隆起,可触及,有浸润感,可有部分融合趋向。经过2~3周,颜色由暗红变黄褐色而消退,但新皮疹成批发生。可并发丘疹、风团、水疱及血疱等,皮疹微痒痛;好发见于下肢,以小腿伸侧为主,广泛者可累及上肢及躯干;病程长短不一,大多发病1~2月后恢复,也可因多次反复而迁延数月或1~2年,常复发。①皮肤紫癜(皮肤型):多见于双下肢及臀部伸侧出现出血性皮疹,面部及躯干甚少见,紫癜特点为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反复出现。也可融合成片,高出皮肤,呈出血性丘疹状。少数伴发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甚至发生溃疡、坏死。②胃肠道表现(腹型):主要为腹痛、呕吐、便血和腹泻,腹痛常突然发作,阵发性绞痛为其特点,位于脐周、下腹部或全腹,体检时肌紧张和反跳痛少见。③关节表现(关节型):多见于膝、腕、肘、踝关节,以关节痛为主,常伴有肿胀、积液和发热,一般数日内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可反复。④肾脏表现(肾型):多见于儿童,往往在紫癜发生后一周内出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可有浮肿和高血压,数周内可恢复,但易复发。少数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肾炎甚至尿毒症。⑤混合型及少见类型:具有两型以上特点者称混合型。少数病例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抽搐或昏迷,也有少数累及呼吸系统,表现为咳嗽、咯血、哮喘等,也有发生结膜、眼睑或视网膜出血者。
问答题
应该如何护理。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主要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一般为1~2周,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关节肿痛抬高患肢。
2)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护士应以关怀、热情诚恳的态度,美好、和蔼、充满信心的语言,使患者减少忧虑。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乐于接受治疗。
3)饮食指导:应禁食各种致敏食物:鱼、虾、蟹、牛奶、蚕豆、菠萝等;一旦发现某些致敏食物有致敏作用,应终身禁用;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过硬及海鲜类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及各种绿叶蔬菜等;多食富含蛋白质及补血食物;腹痛较重者或粪便潜血阳性者进半流食,消化道有明显出血者应禁食。
4)病情观察:①皮疹的观察:观察皮疹的形态、数量、部位,是否复发出现,有无血疱形成。②疼痛和消化道出血的观察: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规律以及持续时间,有无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血便等;注意粪便的性状,对腹痛剧烈难以缓解的更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坏死、穿孔征象立即报告医生。
5)用药指导:遵医嘱用药,切记勿乱服药或自行停药。
6)健康指导: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清洗皮肤,避免皮肤受刺激,如不用刺激性的肥皂擦洗皮肤;穿棉质的宽松衣服等,勤剪指甲,以免手抓伤皮肤;皮肤瘙痒时勿搔抓皮肤,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用少量止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