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
新建铜矿项目

    【素材】
    A公司拟建一个大型铜矿。经检测,该处铜矿主要矿物成分为黄铁矿和黄铜矿,且该矿山所在区域为低山丘陵,年均降雨量为2000mm,而且年内分配不均。矿山所在区域赋存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前者赋存于沟谷两侧的残坡积层和冲洪积层中,地下水水量贫乏,与露天开采矿坑涌水关系不大;后者主要赋存于矿区出露最广的千枚地层中,与露天采场矿坑涌水关系密切。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如下:①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规模5000t/d;②露天采场采坑最终占地面积为50.3hm2,坑底标高-192m,坑口标高72m,采坑废石和矿石均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分别送往废石场和选矿厂。采坑废水通过管道送往废石场废水调节库。③选矿厂设粗碎站、破碎车间、磨浮车间、脱水车间和尾矿输送系统等设施。矿石经破碎、球磨和浮选加工后得铜精矿、硫精矿产品,产生的尾矿以尾矿浆(固体浓度25%)的形式,通过沿地表铺设的压力管道输送至3km外的尾矿库,尾矿输送环节可能发生管道破裂尾矿浆泄漏事故。④废石场位于露天采场北侧的沟谷,占地面积125.9hm2,总库容1400万m3,设拦挡坝、废水调节库(位于拦挡坝下游)和废水处理站等设施。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⑤尾矿库位于露天采场西北面1.6km处的沟谷,占地面积99hm2,总库容0.31亿m3,尾矿浆在尾矿库澄清,尾矿库溢流清水优先经回水泵站回用于选矿厂,剩余部分经处理达标后外排。
    通过固体废物鉴别试验,废石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问题】
    根据上述背景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问答题 1.  指出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减少产生量的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开采区面积、开采深度、开采时序或方式;
   ②地表径流;
   ③围岩结构;
   ④降雨;
   ⑤地下水补给。
   减少采坑废水产生量的措施:
   ①合理规划,分期分区开采,严格控制开采作业面的面积。
   ②采坑外围设置截排水设施或截洪沟,避免采坑区外地表径流汇入。
   ③采坑区内设置雨水收集池,完善排水设施。
   ④结合治理进行生态植被恢复和植被护坡,以减少采坑废水产生量。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矿坑废水量与矿床种类、地质结构、围岩结构、采业作业方法、水文地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回答污染防治措施时,要注意生态防治措施比如生态修复及护坡等不能漏项。
问答题 2.  给出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和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pH、SS、铜、铁、硫化物等。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废石场设置了废水调节库和废水处理站,应做好防渗处理。生产废水经石灰石中和,再经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处理,再经化学絮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后,回用于选矿厂或经监测达标后回用于采场内降尘、绿化,尽量少排或不排入附近地表水体。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矿山废水处理方法要结合矿山性质,比如说本题目是金属矿山,那么就和非金属矿山的污染物不同,尤其是特征污染物不同,考生在回答这一类问题时要结合项目的特点全面回答。
问答题 3.  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漏事故,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正确答案】可以采取如下泄漏风险防范措施:
   (1)源头控制措施:在项目建设初期,应该避开山丘等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采用先进的工艺,优化配置,减少尾矿输送水量。采用优质的管材,配备备用的管道,在设计时尽量减少阀门及接口的数量,减少输送过程的跑、冒、滴、漏。
   (2)防渗措施:对废矿输送管道采取防渗措施,并且设置截流设施和事故废水收集池,将泄漏的废矿输送废水收集到事故收集池;对事故收集池也应采取防渗措施,防渗措施应满足防渗标准要求,并设置防渗衬层检测系统。
   (3)加强日常巡察,对输送矿浆管线定期维护维修。
   (4)事故泄漏应急防范措施:设置应急预案并加强事故应急演练,一旦造成地下水污染,应采取应急措施,并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处理。
   (5)设置安全防护隔离带,并树立尾矿输送管线安全标识牌。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五、环境风险评价(2)提出减缓和消除事故环境影响的措施”。
   举一反三
   环境评价中,一般有管线的地方都存在泄漏风险问题,如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问题、采掘行业矿浆管线泄漏问题、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线泄漏问题、化工厂有害气体泄漏问题等,而且管线类风险防范措施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考生把握好这一点,答题就不容易漏项,遇到相同的题目就可以举一反三。
问答题 4.  给出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跟踪监测点的布设要求。
【正确答案】该项目为有色金属采选类项目,项目废石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Ⅰ,所以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至少为二级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一级、二级评价的建设项目跟踪监测点布设一般不少于3个,应至少在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上、下游各布设1个;又已知废石属性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610—2001)固体废物处置场周边应至少设置三口地下水质监控井。一口沿地下水水流向设在贮存、处置场上游,作为对照井;第二口沿地下水流向设在贮存、处置场下游,作为污染监视监测井;第三口设在最可能出现扩散影响的贮存、处置场周边,作为污染扩散监测井。
   因此,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跟踪监测点布设数目不得少于3个,具体布设如下:在废石场(含废水调节库)地下水流向上游设置1个跟踪监测井,背景值监测点;废石场下游设置1口跟踪监测点,作为污染影响跟踪监测点;在废石场最可能出现扩散的周边区域设置1口跟踪监测点,作为污染扩散跟踪监测点。
   采掘类案例是近几年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按产品性质分类,有石油天然气、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煤矿、磷矿、石料、陶土等);按其开采方式,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酮采)两类,其涉及知识考点范围广泛。
【答案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地下水跟踪监测点应当按最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610—2001)的要求进行布设。考生应当将布点原则及题目介绍的背景条件相结合,并根据项目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以下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布点的有关规定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场地的地下水质监控井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