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并不一致,GDP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之间的矛盾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例如,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下一部分利润不分配给个人,只有一部分利润会以红利和股息形式分给个人。职工收入中也有一部分要以社会保险费的形式上缴有关机构。另一方面,人们也会以各种形式从政府那里得到转移支付,如退伍军人津贴、工人失业救济金、职工养老金和职工困难补助等。因此,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可见,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为国内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转移支付从这个公式分析,在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完全可能是由于个人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的快速增长导致。
(2)从我国实际情况看,G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是自内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是靠投资和外贸两个外力支撑的结果,从而表现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常规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缓慢。最终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GDP仍获得快速增长。体现在支出计算GDP的公式中:GDP=C+I+G+(X-M),在消费C增长缓慢的情况下,GDP的快速增长源于投资I和净出口(X-M)的快速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所筹集来的国债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其政策导向是积极地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到,随着连续多年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投资占GDP比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致于我国应该注意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中的消费与积累的适度平衡问题了。在制定“十五”计划时,人们认为30%左右的投资率可能是合适的。而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投资占GDP的比率已经达到了将近40%的水平。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前,我国的投资占GDP的比率已经处于逐渐攀升的状态,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这种比率上升的趋势明显加强。保持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适度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千万不可忽视。消费占GDP的比率与投资占GDP的比率的是反比关系,投资比率明显攀升必然造成的消费下降,而民收入增长的缓慢是消费下降的主要原因。连续多年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这也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消费领域内,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消费需求增长相对不足;二是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根据官方数据表明我国基尼系数已经接近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这对中长期有效需求的扩大有着极其不利影响。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