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问题和重点
检定证书和原始记录在格式、识别、信息量、书写等方面是否规范,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2)依据与分析
依据《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JJF 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JJF 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附录G和该项目检定规程JJG 124—2005《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及有关规定分析如下:
①检定证书封面
国家质检总局为规范检定证书对证书的格式及内容做过多次规定和改进,2005年10月31日印发了《关于印发新版(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封面格式式样的通知》(国质检量函[2005]861号),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各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以及其他承担计量检定任务的各有关单位出具的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封面格式应按通知执行。
本案例检定证书封面格式符合上述文件要求。需要补充的是有关页数的标识,此份检定证书一共3页,封面是3页中的第1页,因此应在封面加“第
1 页,共
3 页”,一般加在封面页证书编号的右端。
封面上“计量器具名称
交流电压表”应填写被检定计量器具原来的名称“电压表”;“检定依据
JJG 124—2005 ”应完整填写检定规程编号和名称“检定依据
JJG 124—2005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检定规程”。
②证书内页
a)在证书内页第1页中有关本次检定所使用的计量标准装置的信息不完整,缺少“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栏目表述不准确,其中“准确度”一词只表示定性,应为“准确度等级”,该栏所填内容不明确,且与原始记录中的不一致。应按计量标准证书填写,并与原始记录中相一致。
应填写“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证书编号及有效期。计量标准的溯源性不能笼统地填写“本次检定所用计量标准可溯源至电压国家标准”,而是将所使用的主要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检定/校准证书编号及有效期填写出来,才能证明溯源性。上述问题不符合JJF 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附录G。
b)在证书内页第2页中应补充本次检定的原始记录编号。
c)“最大基本误差:0.3%;最大升降变差:0.1%”表述不规范,应为“最大基本误差:+0.3%FS;最大升降变差:0.1%FS”。
d)“测量结果不确定度:U
rel=0.1%(k=2)”表达不准确,应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U=0.1%FS(k=2)”。
e)检定结果数据中修正值的正值缺少“+”号,含有错误数据(来自原始记录)。
③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检定证书上所有信息的来源,根据此原则有关被检计量器具、检定所使用的计量标准装置、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信息,本次检定所依据的检定规程、所要求的检定项目的实验记录、检定结论、检定时的环境条件、地点、时间、参与检定、核验人员的签名以及原始记录的标识等都要在原始记录上正确反映。
a)原始记录“计量标准名称:数字功率表标准装置”中,计量标准名称不正确,应为“交直流电压表电流表及功率表检定装置”。
b)“测量范围:(0.1~750)V;0.1 A~50A。U
rel=1×10
-4(k=2)”信息不全,应按计量标准证书上所载明的测量范围进行记录。
c)第7~8行,只有主标准器名称选项,缺少所使用的主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必要信息,除名称外还包括型号规格、设备编号、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检定或校准证书号及有效期等。
d)被检计量器具信息中“准确度
~0.5 ”表述不规范,应为“准确度等级
0.5级 ”。所用计量标准装置、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信息不全。
e)基本误差和升降变差检定记录表中,应注明频率50
Hz 以表明是工频交流电压检定记录。表中数值的单位表达不规范。

应为

根据本检定规程计算“平均值”“修正值”都是用“格”来计算,而标准器渎数是“V”,因此计算前应将“V”转化为“格”,应记录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