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危·防患

    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古时候,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吧,将柴草远远地迁移。不然的话,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范文]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国家和个人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则使国家或人消亡。的确,知足常乐本是人间常态,富贵荣华有如过眼云烟,真正达观的态度应为安贫乐道,居安思危。我们应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何谓思危?顾名思义,思危即指思考潜在的危险。思危是有根据地判断危险的存在,而不是盲目地杞人忧天。思危是对于自己所处境地的理性考量,而不是不加思索的自我恐吓。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生活安宁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事先有了准备,才能避免灾祸和失败的发生。西汉初期,多数进言者认为天下已安已治矣。然而,贾谊却根据他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在上书中忧心忡忡地指出,当时的事势不容乐观,有可为痛哭、可为流涕、可为长太息之处并不少。汉文帝听之有理,便采纳其建议,排除诸侯国带来的潜在祸患,最终政权得到了稳固。正如欧阳修所说,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只有意识到了潜在的危险,并尽力排除,才能真正做到排忧解患,未雨绸缪。
   若无忧患意识,则会像温水煮青蛙一般,慢慢对环境放松警惕,等到意识到危机来临时,却因为长期处于放松状态而失去了应激的能力。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忧患意识,无感于环境的变化,只顾沉溺于安逸的环境中,就会渐渐迷失自我,在过程中丧失基本的危机应对能力,一旦灾难来临,等待他的只有自身的灭亡。
   然而仅仅居安思危,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想真正解决危机,就要在意识到危险可能存在的时候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分析问题,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在意识到危机存在时就要曲突徙薪,而不是等到问题真正发生时才亡羊补牢。否则,即便是有忧患意识,又有何用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应从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