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述题     材料1
    继2007年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国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经过3年的医改,全国95%的城乡居民有了基本医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免费提供,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有了保障;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宏观调控措施密集出台,保障性住房建设快马加鞭,直接惠及中低收入群体;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等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享用到日益丰富的精神食粮。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的改革更加注重向社会领域倾斜,向薄弱环节倾斜,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协调。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经悄然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
    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样的图景,中国人憧憬了许多年,如今它正一天天变为现实。
   
    材料2
    回眸2013年,是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一年。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风云变幻背景下继续稳健前行,全国财政收入迈上十万亿元新台阶。伴随着国力增强的是,一幅幅温暖的民生画卷呈现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安居梦想;全国各城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低收入群体有了更多保障;“新农保”试点扩大到40%的县,更多人距离“老有所养”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的动力所在。
   
    请回答:
问答题   中国人“憧憬了许多年”的“图景”为什么正“一天天变为现实”?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图景”之所以“一天天变为现实”是因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党中央关于和谐社会理念的逐步深化,是因为党中央围绕和谐社会的理念不断完善改革方向,把改革的重点逐步往社会领域倾斜,逐步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保障和改善民生。
问答题   如何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发展是基础,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发展的重要内容。
问答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如何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投入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房建设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