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题目:《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内容: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但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肘部弯曲: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肘部伸展。你不妨再做-次肘部屈伸的动作,体会一下屈肘和伸肘时,分别是哪块肌肉在用力为了更明显地体会到伸肘时也需要肌肉收缩,可以把胳膊高高举起,再做屈伸动作。
其他哺乳动物的运动也是这样产生的。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
(3)要有适当板书;
(4)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基于之前的标本和图片的观察学习,说说运动系统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回答: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
提出问题:动物是怎样完成运动的由此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新课展开
通过体验屈肘、伸肘动作,感受运动的形成。
观看伸肘、屈肘动作视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是相连的,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肌肉附着在骨上。)
(2)三者如何配合产生运动(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因此,每一个动作都由骨、关节和肌肉共同配合完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需要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因此,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3)结合图示试着描述人的屈肘和伸肘动作是如何完成的。强调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