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现象实属必然,但并不意味就可以"无为"。目前,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并且倡议“常回家看看”,给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注入了外在动力,但这远远不够。无论是对离家千里的游子,还是对同处一城的子女,其实都很难通过法律政策和道德层面的倡导,让他们回到老年父母身边,提供情感赡养和日常陪伴。社会问题不可能完全交给个人来解决,除了劝导子女承担责任,让更多家庭恢复养老功能,还要通过各种办法,动员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养老事业,多渠道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比如,大力发展专业养老机构、养老产业企业、提供养老助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鼓励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养老+医疗",化解异地、远程养老就医难题;等等。当然,老人的观念也需做出适当转变,要把生活和精神情感的重心从子女身上移回自己的身上,找到晚年之乐,走出孤独悲情,摆脱"空巢"之苦。
如果给上面这段文字拟一个标题,下列最合适的是:
文段首先介绍了"空巢"现象虽属必然,但仍有法可为。接着介绍了法律规定子女赡养老人和“常回家看看”远远不够,然后指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多方面参与,最后指出老人的观念也需要改变。因此,文段主要介绍了解决“空巢”问题不只要靠法律,还应依靠社会多方力量,以及老人观念的改变,也就是要多种措施并举,B项与之一致,当选。A、C、D三项均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措施之一,不具概括性。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