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Что дает основание характеризовать п оэм у«Кому на Руси жить хорошо» как поэму-эпопею?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63-1877年 )是涅克拉索夫(1821-1879 年 )的代表作。 长诗以农奴制废除后的7 个农民为了寻找“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的答案而漫游俄罗斯 为线索,展现了俄国农民苦难生活的广阔场景。7 个农民走访了神父和地主、醉酒的老农、 农民沙威里和他的儿媳妇马特廖娜、知识分子等。长诗指出,神父和地主是造成俄国农民 痛苦的罪人,俄国农民只有像诗中的平民知识分子那样去抗争才会有自己的幸福。所以, 正确答案是选项В。
译文:广阔的人民生活画卷使得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被称为史诗性长诗。
考点拓展:
涅克拉索夫是19世纪中期最著名的俄罗斯诗人,是 “公民诗歌” 的杰出代表。浬克拉索夫 主编的文集《彼得堡风貌素描》和 《彼得堡文集》是 “ 自然派” 形成的重要标志。诗人本人在 诗歌创作中运用了“ 自然派” 的写实原则,关注农民和下层民众的生活,揭露农奴制的罪恶。 公民主题和农村生活是浬克拉索夫诗歌的两大题材。
涅克拉索夫在《诗人与公民》 ( 1856年 )一诗中提出“你可以不做诗人,但必须做个公民” 的观点。《大门前的沉思》( 1858年 )将豪门里的纸醉金迷和豪门外遭驱逐的请愿农民加以对照, 感叹农民的痛苦境遇,并向农民发出觉醒的号召。
《严寒,通红的鼻子》 ( 1863年 )通过农村寡妇达里娅到森林砍柴被冻死的故事,揭示了 俄罗斯妇女的悲惨命运,同时表现出俄罗斯妇女的庄严美丽。
常见的文学体裁及其俄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