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技术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4。[说明] 某企业计划建设一个企业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支持A、B、C、D、E 5项业务,各业务完全独立运行,各项业务运行的操作系统均不相同。在单台某型服务器上,除了为系统开销预留30%的CPU占用率之外,各业务在繁忙时段(白天)及非繁忙时段(夜间)的CPU占用率如表3-14所示。
问答题
在数据中心中应用虚拟化技术会带来哪些收益?请用300字以内的文字简要描述,至少给出3项。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能有效提高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支持运行在不同操作系统之上的多个业务共享同一台服务器,从而减少企业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数量,最终降低企业数据中心建设的硬件成本,节约场地面积,节能环保
【答案解析】解析:在计算机领域,虚拟化通常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CPU的虚拟化技术可用单CPU模拟多CPU的并行处理过程,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虚拟化技术与多任务及超线程技术完全不同。多任务是指在一个操作系统中多个程序同时并行运行,在虚拟化技术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每一个操作系统中都有多个程序在运行,每一个操作系统都运行在一个虚拟的CPU或者是虚拟主机上;而超线程技术只是单CPU模拟双CPU来平衡程序的运行性能,这两个模拟出来的CPU不能分离,只能协同工作。 虚拟化技术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法,例如完全虚拟化、准虚拟化、操作系统层虚拟化等。 目前,流行的虚拟化方法是使用名为Hypervisor(虚拟机管理程序)的一种软件,在虚拟服务器和底层硬件之间建立一个抽象层。在完全虚拟化的环境下,Hypervisor运行在裸硬件上,充当主机操作系统;而由Hypervisor管理的虚拟服务器运行客户端操作系统(Guest OS)。Hypervisor可以捕获CPU指令,为指令访问硬件控制器和外设充当中介。因此,完全虚拟化技术几乎能让任何一款操作系统不用改动就能安装到虚拟服务器上,其主要缺点是给处理器带来了较大开销。 完全虚拟化是处理器密集型技术,因为它要求Hypervisor管理各个虚拟服务器,并让它们彼此独立。减轻这种负担的一种方法就是改动客户操作系统,让它以为自己运行在虚拟环境下,能够与Hypervisor协同工作,这种方法就叫准虚拟化(para-virtualization)。 Xen是开源准虚拟化技术的一个例子。操作系统作为虚拟服务器在XenHypervisor上运行之前,它必须在核心层面进行某些改变。因此Xen适用于BSD、Linux、Solaris及其他开源操作系统,而不适合对类似于Windows专有操作系统进行虚拟化处理。准虚拟化技术的优点是性能高。经过准虚拟化处理的服务器可与Hypervisor协同工作,其响应能力几乎不逊于未经过虚拟化处理的服务器。 实现虚拟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操作系统层面增添虚拟服务器功能。Solaris Container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Virtuozzo/OpenVZ是面向Linux的软件方案。就操作系统层的虚拟化而言,没有独立的Hypervisor层。相反,主机操作系统本身就负责在多个虚拟服务器之间分配硬件资源,并且让这些服务器彼此独立。一个明显区别是,如果使用操作系统层虚拟化,则所有虚拟服务器必须运行同一操作系统(不过每个实例有各自的应用程序和用户账户)。虽然操作系统层虚拟化的灵活性比较差,但本机速度性能比较高。此外,由于架构在所有虚拟服务器上使用单一、标准的操作系统,管理起来比异构环境要容易。 当前,虚拟化技术的优势已经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虚拟化技术所具备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环保的特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性能计算机用户的青睐,虚拟化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成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业内专家分析,有3个方面的因素使虚拟化技术迅速走向成熟。首先,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服务器硬件技术有了巨大进步;其次,高端服务器所承载的软件应用环境已经逐步发展成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服务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信息化产业发展对于数据中心的规模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导致数据中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发展瓶颈,而虚拟化由于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节能环保、可进行大规模数据整合等特点而成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又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技术。
问答题
李工的方案需要配置几台服务器?应如何设计?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至少需要配置4台服务器。其中:业务A和B共享1台服务器,业务C、 D、E各自配置1台服务器
【答案解析】解析:尽管业务A、B、C、D、E运行的操作系统各不相同,但虚拟化技术支持同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实例,因而在不超出一台服务器CPU处理能力的条件下,多个业务在虚拟化的支持下能够共享同一台服务器。 考虑到要为系统开销预留30%的CPU占用率,若将业务A、B整合到一台服务器中,则在繁忙时段 CPU占用率为31%+34%+30%=95%<100%,因此业务A、B可共享一台服务器。同理,业务A、C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31%/44%+30%=105%>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业务A、D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31%+39%+30%=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业务A、E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31%+42%+30%=103%>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业务B、C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34%+44%+30%=108%>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业务B、D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34%+39%+30%=103%>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业务B、E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34%+42%+30%=106%>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业务C、D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44%+39%+30%=103%>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业务C、E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44%+42%+30%=116%>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业务D、E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39%+42%+30%=111%>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综上分析可知,若在数据中心中应用虚拟化技术,至少需要配置4台服务器。其中:业务A和B共享l台服务器,业务C、D、E各自配置1台服务器。
问答题
为了进一步节省电力,按照李工的方案,非繁忙时段最少只需几台服务器工作即可满足业务负载要求?应如何设计?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最少需要3台服务器工作 业务D在非繁忙时段迁移到业务A与B工作的那台服务器上,业务C和E在非繁忙时段继续驻留在各自原来的服务器上
【答案解析】解析:虚拟化技术中的业务负载迁移机制支持企业数据中心依据业务负载的涨落动态迁移业务负载,将轻载服务器上的业务迁移到其他服务器上,然后这些服务器进入硬件休眠状态,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 为了进一步节省电力,非繁忙时段启用了虚拟化技术中的业务负载迁移功能,此时最少需要3台服务器工作即可满足业务负载要求。其中,业务D在非繁忙时段迁移到业务A与B工作的那台服务器上,业务C和E在非繁忙时段继续驻留在各自原来的服务器上。 非繁忙时段,业务A、B、D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16%+21%+28%+30%=95%<100%,因此该方案可行。 若将业务A、B、C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此时CPU占用率为16%+21%+38%+30%=105%>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业务A、B、E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16%+21%+36%+30%=103%>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业务B、C、D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21%+38%+28%+30%=117%<100%,因此该方案可行。 业务B、C、E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21%+38%+36%+30%=125%>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业务C、D、E整合到一台服务器时,CPU占用率为38%+28%+36%+30%=132%>100%,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问答题
为保证该企业数据中心在发生各种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从容处理并解决安全事件,要求制订相关的应急预案。请用250字以内的文字简要描述该应急预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①标题:包括应急事件的名称、事件编号及事件处理的优先等级 ②事件描述:包括应急事件发生的背景、现象、可能的影响及影响范围 ③涉及范围:包括应急处理工作组人员与部门职责 ④处理概述:包括描述事件处理主要环节和要点 ⑤处理流程:包括用流程图简述处理过程 ⑥流程说明:详细描述涉及的具体人员、操作对象(如设备端口号、IP地址、文件名、备份介质编号与存放地点等)、操作命令、使用的工具等 ⑦演练计划:包括预演环境的建立、参与人员、时间与地点,对上述处理流程进行实际操作、验证预案的合理性 ⑧参与人员:包括编制人、预案人与审批人,以及需要抄送的部门
【答案解析】解析:为保证在发生各种信息安全事件情况下,能够从容处理并解决安全事件,要求制订应急预案。制订应急响应预案首先应建立应急处理工作小组,负责预案的落实,并且保证预案的传达与实施,应急预案要在相关部门或上级部门进行备案。预案的制订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应急预案应根据电子政务网实际情况制订,必须切实有效,可操作性强。 ②应急预案的制订和实施中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③确定应急事件的风险优先次序。对于高风险的应急事件,优先制订应急预案。 ④全面分析系统运行、信息内容和网络的管理与控制等方面的安全威胁。 ⑤完善应急预案所需的备用资源,包括备用的软件、设备及人员。 ⑥每种应急事件建立应急响应流程。 ⑦当不能判断事件发生原因时,一定要保留现场,保留痕迹,追查原因。 ⑧重大事件要上报有关部门,直至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 ⑨对预想到的事件要事先积极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尽早解决。 ⑩应急预案应经常进行培训和演练。 通常,一份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标题:包括应急事件的名称、事件编号及事件处理的优先等级。 ②事件描述:包括应急事件发生的背景、现象、可能的影响及影响范围。 ③涉及范围:包括应急处理工作组人员与部门职责。 ④处理概述:包括描述事件处理主要环节和要点。 ⑤处理流程:包括用流程图简述处理过程。 ⑥流程说明:包括针对流程图每个步骤,详细描述涉及的具体人员、操作对象(如设备端口号、IP地址、主机名、文件名、备份介质编号与存放地点等)、操作命令、使用的工具等。 ⑦演练计划:包括预演环境的建立、参与人员、时间与地点,对上述处理流程进行实际操作、验证预案的合理性,增强事件处理的熟练程度与可靠性。 ⑧参与人员:包括编制人、预案人与审批人,以及需要抄送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