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问题:
问答题
以上史料代表着先秦时哪一家学派的思想,具体是谁的思想?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材料主要反映了儒家的思想,是《论语》中的重要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对这一思想家的思想及其影响进行简要述评。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孔子,名丘,字仲尼,商汤后裔,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一位政治家。孔子的思想以“仁”“礼”并重。“仁”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孔子为了实现“仁”而制定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仁”指人与人的关系,主张在消极方面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的终极目的还在于克己复礼,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同时在使用民力时,主张“使民以时”,反对“暴政”,反对“非礼”。孔子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孔子和弟子的言行主要记载在《论语》当中,2 000多年来,孔子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
【答案解析】解析:通过两段基本材料可以断定其出自《论语》,所以其反映的必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接下来对孔子的主要思想进行简要述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