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其城门,郑可袭也。”穆公问蹇叔、百里侯,对曰:“{{U}}径数国千里{{/U}}{{U}}而袭人,希有得利者{{/U}}。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矣。”遂发兵,使百里侯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侯、蹇叔二人哭之。穆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崤阨矣。”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经,发兵遮秦兵于崤,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穆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侯、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我其城门 主:守卫、掌管
  • B.子不知也,吾已矣 决:决定
  • C.臣非敢君军 沮:沮丧
  • D.秦兵遂东,晋地 更:穿过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沮:败坏,阻止 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郑国有人向秦出卖郑国说:“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秦穆公征询蹇叔、百里侯的意见,他们说:“经过好几个国家,千多里路去偷袭人家,很少有成功的。既然有人出卖郑国,又怎么知道我们国内没有人将我们的举动告诉郑国呢?这样的事不可以做的。”穆公说:“你们不懂,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于是派百里侯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攻郑。出发那天,百里悕、蹇叔二人大哭。穆公知道了很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征,你们却拦着军队哭泣是何道理?”二位老人说:“我们不敢阻止大王的军队,只是军队出发时,我的儿子一同出征,我们已经老了,恐怕他们回来的太晚,我们无法相见,所以才哭泣呀!”二位老人退下后,私下跟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军队一定会在崤地战败的!” 三十三年(前627)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从周朝都城北门经过。周朝的王孙满看见了秦国的军队说:“秦军不懂礼仪,不打败仗还等什么!”军队开进到滑邑,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周朝都城出卖,碰见了秦军,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俘虏,就献上他的牛,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的士兵们。”秦国的三位将军一起商量说:“我们要去袭击郑国,郑国现在已经知道了,去也袭击不成了。”于是就灭掉了滑邑。滑邑是晋国的边境城邑。 这时候,晋文公死了还没有安葬。太子襄公愤怒地说:“秦国欺侮我刚刚丧父,趁我办丧事的时候攻破我国的滑邑。”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以方便行军作战,发兵在崤山阻截秦军。晋军发起攻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晋军俘获了秦军三位将军返回都城。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她替秦国三位被俘的将军求情说:“穆公对这三个人已经恨之入骨,希望您放他们回国,好让我国国君能亲自痛痛快快地煮掉他们。”晋君答应了,放秦军三位将军归国。三位将军归国后,穆公穿着白色丧服到郊外迎接他们,向三人哭着说:“寡人因为没有听从百里侯、蹇叔的话,以致让你们三位受了屈辱,你们三位有什么罪呢?你们要拿出全部心力洗雪这个耻辱,不要松懈。”于是恢复了三个人原来的官职俸禄,更加厚待他们。
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 A.(1)百里侯、蹇叔二人哭 (2)持十二牛将卖
  • B.(1)使臣牛十二劳军士 (2)孤以不用百里侯、蹇叔言
  • C.(1)二老退,谓子曰 (2)子悉心雪耻
  • D.(1)滑,晋之边邑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A项前一个代词,后一个动词,意为“去、往”;B项前一个介词,后一个连词“因为”;C项前一个代词,后一个语气副词,意为“定要”;D项均表判断。
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各表现穆公专断和自我反省的一项是______。
  • A.(1)子不知也,吾已决矣 (2)孤以不用百里侯、蹇叔言以辱三子
  • B.(1)秦师无礼,不败何待 (2)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 C.(1)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 (2)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
  • D.(1)子不知也,吾已决矣 (2)子其悉心雪耻,毋怠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A项前一句专断的语调、后一句反省的意味很明显,其他各项均不符题干要求。
单选题 下列有关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 A.百里侯、蹇叔反对偷袭郑国,是因为路途遥远要经过好几个国家,而且可能会有人将秦的举动告诉郑国。他们反对是很有道理的。
  • B.秦军出发那天,百里侯、蹇叔大哭,是因为穆公未听从自己的劝告,后断言秦军必败,起到了涣散军心的作用,所以穆公很生气。
  • C.郑国商人弦高在去周朝都城卖牛的过程中,碰见了秦军,就献上了自己的牛并说郑国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有效阻止了秦军的偷袭,表明了他的机智与勇敢。
  • D.秦军未偷袭郑而灭掉了滑,从而得罪了晋国。晋太子把丧服染成黑色,发兵在崤山阻击并大败秦军,俘获了秦军三位将军,也验证了百里侯和蹇叔当初的判断非常准确。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细读全文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