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犯罪构成必须具有四个要件:
(1)犯罪客体。是指犯罪活动侵害的、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由于行为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刑法理论把犯罪客体分为三类:①一般客体;②同类客体;③直接客体。
(2)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表明犯罪活动客观外在表现的事实特征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因而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要是指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
(3)犯罪主体。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所具备的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4)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罪过(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等因素。罪过是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犯罪的目的只是某些犯罪构成所必备的主观要件,也称为选择性主观要件。犯罪动机不是犯罪构成必备的主观要件,它一般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它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