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为什么厂商通常会在第二阶段进行生产?

【正确答案】

(1) 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在假定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 只有劳动投入可变的条件下, 以劳动投入多少来划分的生产不同阶段。
具体而言, 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 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 如图 2 所示: 第一阶段, 平均产量递增阶段, 即平均产量从 0 增加到平均产量最高的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 AP、 MP 曲线的交点, 即劳动投入量由 0 到 L3的区间。 第二阶段, 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 边际产量仍然大于 0, 所以总产量仍然是递增的, 直到总的产量达到最高点。 这一阶段是从 AP、 MP 两曲线的交点到 MP 曲线与横轴的交点, 即劳动投入量由 L3到 L4的区间。 第三阶段, 边际产量为负, 总的产量也是递减的, 这一阶段是 MP 曲线和横轴的交点以后的阶段, 即劳动投入量 L4以后的区间。
(2) 首先, 厂商肯定不会在第三阶段进行生产, 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 生产不会带来任何的好处。 其次, 厂商也不会在第一阶段进行生产, 因为平均产量在增加, 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厂商没有获得预期的好处, 继续扩大可变要素的使用量从而使产量扩大是有利可图的, 至少使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 因此厂商可以在第二阶段进行生产, 此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下降, 但是总产量还在不断增加, 收入也增加, 只是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 直到停止增加时为止。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