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 媒介素养教育理念 ” 的前两条(如下) , 分别提醒公众需要意识媒介哪两方面的局限?
( 1 ) 媒介是被构建的, 媒介不是现实世界的映像, 而是对现实的反映。
( 2 ) 媒介构建现实,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体验大多由媒介获得。

【正确答案】

这段材料意为: 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 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 加工、 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现代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对真实的客观环境的反应, 而是对大众传播提示的 “ 拟态环境 ” 的反应。 这两点反映了媒介事实的局限性。
( 1 ) 媒介是对现实的反映, 其报道内容与现实世界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提醒公众需要意识到媒介在现实世界中对事实报道的不足。
由于新闻报道往往是对事实简约化的报道, 因此, 客观事实和新闻报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距。 新闻传播活动的最终结果 “ 新闻文本 ” , 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 “ 社会现实 —— 议题现实 —— 媒介现实 ” 这样不断聚焦的过程。
( 2 ) 媒介构建现实, 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体验大多由媒介获得, 这提醒公众需要意识到媒介对他们的意识与行为造成的影响。 媒介构建现实, 以报刊、 广播、 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是:
①环境认知效果
在现代社会, 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觉与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媒是以传递信息、 报道事实、 提示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为己任的, 但它们并不是有闻必录。 传媒报道什么、 不报什么、 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 都在影响着人们对周围环境的知觉与印象。 这种效果, 传播学中也称 “ 视野制约效果 ” , 换言之, 大众传播制约着人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②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大众传媒在报道的新闻和传达的信息中, 通常包含着是与非、 善与恶、 美与丑、 进步与落后的价值判断。 大众传媒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 客观上起着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 这种作用是通过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发挥出来的, 它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形成新的规范和价值, 又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来维护既有的规范和价值。
③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大众传媒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和价值取向的领域, 它们还通过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直接、 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 大众传播具有 “ 地位赋予 ” 的功能, 一种行为如果得到传媒的广泛报道和传播, 往往会成为一般人学习或仿效的对象。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