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设置的研究近年来面临着哪些理论挑战?它是如何应对的?
 
【正确答案】(1)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在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发表的论文《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重要的作用。“议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力图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 (2)传统议程设置理论面临的新挑战 传统议程设置理论诞生于以报纸、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为主要媒介的时代,随后众多传播学者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研究,使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今,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时代已经到来。网络中多元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权的泛化,使受众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使传统媒体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被打破,新的传播模式中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改变。传统媒体议程设置面临的挑战来自新媒体,两者“双议程设置”博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①从议程设置主体看,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过去,传统媒体是议程设置的唯一“把关人”,能决定传播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强度。新媒体的崛起,削掉了“把关人”权杖的光环,人人皆可传“信”,人人皆可发“声”。不仅是网络编辑,网民自身就可成为议程设置主体,写博客、发帖子,讨论热点问题,进而形成议题。传统媒体主导议题、受众被动接受的局面被打破,议程设置主体变得多元化。 ②从议程设置内容看,传统媒体的单极权威受冲击 以前,传统媒体完全可根据自己的目标、喜好和判断,设定议题,内容对受众具有权威性。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因渠道的丰富性、发言主体的众多性、涉及话题的自由度,更容易形成广泛的多样化议题。也正是由于网民的草根性,因而议题往往更贴近老百姓,具有公共化特征,更容易为受众接受和传播。且议题不会单一和“一边倒”。这种大众性议程设置对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议程设置构成了强烈冲击。议题难把握,热点难预料。 ③从议程实施过程看,传统媒体的绝对主导受牵制 由于网络媒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传统媒体的单向度信息传播在网络上变成多向度互动性的信息传播。传统媒体绝对主导议程设置过程与走向的日子结束了。网络受众随时可加工信息、发表意见,各种看法产生碰撞,并通过网络传播,形成阶段性热点,合力推动舆情发展、议题走向,受众参与了议程实施整个过程。由于网民往往有不理性和情绪化倾向,相对传统媒体,议程进展常难控制。 ④从议程设置效果看,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实现受到掣肘 网络时代受众广泛接触不同甚至对立的信息,更有利于独立判断,不会轻易受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影响。同时,网络传播具有实时性,新闻事件可实时报道、实时更新,第一时间影响受众,实现传播的“首因效应”。但网络传播如出现信息偏差,传统媒体要“矫正”,常要费很大气力。 (3)互联网时代议程设置研究的修正与发展 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影响,使得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一些基础性假设面临新的理论挑战,但也因此为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①“议程融合”理论的提出 1999年,麦库姆斯和肖提出“议题融合”(agenda melding)理论。他们认为议题融合包括六个阶段:a.决定群体归属;b.是否具有该群体所需要的信息;c.定向需求,即个人在缺乏该群体所需信息时,就会产生此类需求;d.媒体接触;e.媒体接触形成铺垫效果;f.形成框架效果。 议程融合理论着重研究社会大众为何、如何使用各类传播媒介,以及使用传播媒介所达到的社会效果。它认为人们在使用和挑选传播媒介及其议题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个人首先有强烈加入团体的愿望,然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媒介,寻求与他们的需求、认知等一致的团体的信息,避免与他们的需求、认知不一致的团体。议程融合理论说明,只要受众愿意接受并寻求大众媒体的引导,大众媒体仍然会产生强大的议程设置效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议程融合”现象更加突出地体现在网络意见的形成与扩散之中。当人们希望加入某个团体时,他们首先会考虑自己是否具有该团体的相关信息。为获得共同的话语,他们往往通过网络社区或者其他网络平台获取这些团体的信息并了解他们的议题。在他们与这些网络媒体接触后,网络媒体的议题就对他们的日常议题具备“议程设置”的功能,同时网络信息得以传播。网络意见由形成到完成整个扩散的这一过程,说明了网络传播的巨大潜力,只要能捕捉到人们的需求,网络就能对人们的议题关注和环境认知产生巨大影响。 ②网络对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冲击有限 麦库姆斯提出,传统的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受到冲击仍是有限的,主要原因包括:a.网络媒体信息爆炸,议题多元化,但并未有某一渠道占据主流;b.大部分网络媒体的内容并未具有独创性,而是传统媒体内容的简单复制粘贴。基于这样的理论自信,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者们认为,新媒体的出现也促使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变化,但大众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没有终结。 ③正确认识议程设置在新媒体时代的“消解” 有学者认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消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并不是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已经完全不适用。一方面,一些武断观点的快捷传递对社会和舆论环境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每个人是自媒体,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是优秀的自媒体,当下网络传播环境中的绝大部分信息很难称之为新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仍然需要传统媒体的引导,需要一定的把关人对非良性的信息进行监督。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遭遇“消解”,但理论的核心内涵依然正确。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