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评析“凯恩斯革命”。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打破了此前100余年间在经济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均衡理论,故学术界称之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理论包含丰富的内容,其基础或核心是就业理论。他用就业理论全面分析和解释了经济周期,所以其理论也称为“凯恩斯周期理论”。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1)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性。传统的古典均衡理论从供给自行创造需求、价格(包括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出发,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凯恩斯从1929~1933年大萧条所显示的现实出发,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存在着第三类失业,即非自愿性失业,它是指劳动者在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条件下,因找不到工作而失业。这就是说,社会不能为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2)产生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他指出,产生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有效需求”的不足。有效需求,是指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相交之点,或者说是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的需求。在“有效需求”点上,雇主的预期利润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就业量为均衡就业量。这个均衡就业量有可能小于充分就业量,即小于社会所可能有的劳动力供给量。有效需求由社会总消费量和社会总投资量构成。当这两部分需求不足时,实际就业量就会小于充分就业量。这时社会的实际产量小于社会所可能达到的产量。一般说来,社会总消费量比较稳定,而总投资量不稳定,就业量随总投资量而变动。产生非自愿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在于新投资量的不足。
(3)投资量不足的原因。决定投资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利率,二是资本边际效率,以后者为主。资本边际效率,是指投资于新资产所预期的未来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它与预期有关。凯恩斯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资本边际效率才会有急剧变动,经济周期才会产生;②资本边际效率作为对未来利润率的一种心理预期,与“信心”或“信任状态”密切相关;③对投资未来利润率下降的怀疑心一经产生,传播便非常迅速;④这种预期是一种无法控制、无法管理的市场心理状态。他分析说,在经济扩张后期,人们对资本边际效率作出乐观的预期,推动了投资、投资品生产、固定资产设备利用率和各种制成品生产的扩大。由此使固定资产设备所受的压力加大,使固定资产设备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上升。随后,投资的过度发展、投资品生产或固定资产设备的大量增加,将使其未来利润下降。这便导致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当对资本边际效率一旦失望,或幻灭感一经产生,由乐观情绪所支配的市场就会突然间被悲观情绪所笼罩。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导致新投资的崩溃和失业的产生,导致向上的扩张趋势的转折和危机的降临。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固定资产设备的使用、腐蚀或折旧等原因,固定资产设备又显得稀少,于是资本边际效率上升,悲观情绪让位给乐观情绪。资本边际效率变动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波动的周期性。
(4)政策结论。凯恩斯提出,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下,除非投资市场心理有彻底改变,否则没有办法避免就业量的剧烈变动。然而,没有理由可以预料会有这种彻底改变。因此,不能把决定投资量的职责放在私人手中。要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惟一的办法就是把投资交由社会去处理。让国家的权威与私人的策动力量互相合作,这样既可医治失业,又可保留效率与自由。他强调,在悲观情绪弥漫的情况下,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的纯货币政策对扩大投资和避免失业是无能为力的,而应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即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税收,增加预算支出,以刺激私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就业;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收,降低预算支出,以抑制通货膨胀。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后,一批经济学家,如英国的希克斯、罗宾逊,美国的汉森、萨缪尔森等,对凯恩斯理论进行了研究、阐释、补充和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及其政策达到鼎盛时期。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对此无能为力。于是,一批现代新自由主义理论兴起,对“凯恩斯革命”进行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