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对于货币供给的变动能否对实际产出水平发生影响,在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货币对实际产出水平不发生影响的“面纱论”,即货币对于实际经济过程来说,就像罩在人脸上的面纱,它的变动除了对价格产生影响外,并不会引起诸如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等实际经济变量的变动。如果说,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供给在短期内还具有增加实际产出的效应,从长时期考察,也只能增加名义产出量,而不能提高实际产出水平。 与“面纱论”不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提出“第一推动力”的说法。他认为再生产扩张的起点是企业对实际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如果企业不掌握足够的货币,或者不存在订货刺激亦即需求的牵引,即使客观上存在可以利用的资源,再生产规模的扩张也无从实现。由此看来,马克思对货币的作用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 (2)现在占主流的是肯定货币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它主要联系了潜在资源或可以利用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在肯定货币能动作用的前提下,货币供给产出效应及扩张界限的常态是:①只要经济中存在着现实可用作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比较充分,那么,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给就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②待潜在资源的利用持续一段时期而且货币供给仍在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③当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经济体系中就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这三个阶段可用下图表示。 图中,横轴代表产出增长率,纵轴代表物价上涨率,A和B两个拐点分别代表由货币供给增加形成的产出率和物价上涨率不同组合阶段的界限。且是指货币供给只具有实际产出效应而无物价上涨效应的临界点;B是指货币供给增加既有实际产出效应又有物价上涨效应阶段的终点和货币供给增加只具有物价效应而无实际产出效应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