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5日辽宁省沈阳市初中历史学科面试真题)
1.题目: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2.内容: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不得不发动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 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基本要求:
(1)根据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设置两个问题。
(2)适当的创设教学情境,节奏掌控适当。
(3)板书工整,布局合理。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诗歌导入法。
教师展示黄巢的诗《不第后赋菊》,介绍这是黄巢所写的诗,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问:黄巢日后确实做到了诗中所说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起义原因
教师展示相关材料,提出问题:当时的唐朝已经处于怎样的局面,怎么会导致这样规模 浩大的起义发生?
材料一:唐朝后期, 由于中央与藩镇、蒲镇与藩镇之间连年战争,向百姓增加赋税、徭役,掌权的宦官更加有恃无恐地欺压百姓,强占土地,勒索钱财,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到懿宗、僖宗时期,连年的天灾,使得粮食产量锐减,人民苦不堪言,而 朝廷仍然加派赋役。
材料二: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唐) 《悯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学生根据史料,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五分钟后选出代表回答: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不得不发动大规模起义。
教师总结:当时的唐朝政治腐败,藩镇割据,阶级矛盾尖锐,民不聊生,最终被逼起义。
(二)起义经过
教师播放纪录片《中国通史》中有关黄巢起义的片段,展示黄巢起义局势图,提问学生:假如你们是黄巢起义纪念馆的解说员,你们如何向游客介绍黄巢起义的过程,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黄巢起义?
学生结合地图,自愿上台扮演解说员。教师进行评价后总结:起义军在北方遭受挫折后,南下江南,一直到岭南并占领广州,力量壮大后,挥师北伐,利用藩镇间的矛盾,顺利渡过长江、淮河,并最终占领洛阳、长安,唐僖宗仓皇逃亡成都。黄巢在长安建立大顺政权,起义军发展到最高峰。
教师展示黄巢发布的命令,提问:黄巢起义取得辉煌的战果,除了军事策略,还有哪些原因?
材料:黄巢起义之后, 就曾发布檄文,指斥朝廷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宣布要“洗涤朝廷”, 对于贪官污吏进行处斩,为民除害。
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两个月后,补充了人员和武装。这时黄巢以“百万都统”的名义发表 了北伐的政治宣言,提出了“禁止刺史殖(聚效)财产,县令犯赃者族(灭族)”的具体政 治主张。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黄巢严厉惩处贪官污吏,满足了农民的愿望,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起义军在进军过程中得到不断壮大。
教师总结:从黄巢起义,我们可以看出,得到民众的支持是黄巢起义军迅速发展的原因,因此可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唐朝灭亡
教师介绍:黄巢起义虽然占领了长安,但很快就以失败而告终了,起义虽然失败,但给了唐朝统治者致命的打击,接着提问:那么唐朝最终是怎么灭亡的呢?
教师播放《中国通史》有关唐朝灭亡的片段,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总结概括唐朝灭亡的经过。
学生回答:黄巢起义给了唐朝沉重的打击,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后来投靠唐军,在镇压起义过程中不断壮大,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并不断吞并北方割据势力,最终控制了唐朝中央政权。907年,朱温灭亡唐朝,建立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作业:请同学们回去思考,唐朝对于古代中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一:说一说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什么?进行简单的介绍。
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答辩题目二:运用历史地图进行历史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1)直观性,能较直观地体现出史实的纵横关系,使学生能够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
(2)形象性,能够较为生动再现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进程。
(3)概括性,能够使知识更简洁明了的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记忆。
(4)系统性,由于把知识图表化从而系统化,容易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历史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