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主要有:①若患者昏迷,应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②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③必要时应建立人工气道。若患者有支气管痉挛,需积极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可选用β
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或茶碱类药物等。
(2)氧疗:
1)吸氧浓度:保证PaO
2
迅速提高到60 mmHg或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减低吸氧浓度。对于Ⅰ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高浓度(>35%)给氧可以迅速缓解低氧血症而不会引起CO
2
潴留;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吸衰竭,常需要低浓度给氧。
2)吸氧装置:①鼻导管或鼻塞:主要优点为简单、方便;不影响患者咳痰、进食。缺点为氧浓度不恒定,易受患者呼吸的影响;高流量时对局部黏膜有刺激,氧流量<7 L/min。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②面罩给氧:主要包括简单面罩、带储气囊无重复呼吸面罩和文丘里面罩。主要优点为吸入氧浓度相对恒定,可按需调节,对于鼻黏膜刺激小。缺点为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患者咳痰、进食。
(3)增加通气量,改善CO
2
潴留:
1)呼吸兴奋剂:其使用原则是必须保持气道通畅,否则会促发呼吸肌疲劳,进而加重CO
2
潴留;缺氧、水肿未纠正而出现频繁抽搐者慎用;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基本正常;不可突然停药。呼吸兴奋剂主要适用于以中枢抑制为主、通气量不足引起的呼吸衰竭;对以肺炎、肺水肿、弥漫性肺纤维化等病变引起的以换气功能障碍为主所致的呼吸衰竭患者,不宜使用。常用的药物有尼可刹米和洛贝林,用量过大可引起不良反应。
2)机械通气: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能维持必要的肺泡通气量,降低PaCO
2
;改善肺的气体交换功能;使呼吸肌得以休息,有利于恢复呼吸肌的功能。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昏迷逐渐加深,呼吸不规则或出现暂停,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和吞咽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时,应行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资料调整呼吸机参数。
(4)病因治疗: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多种多样,在解决呼吸衰竭本身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十分必要,也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根本所在。
(5)一般支持治疗: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存在,可以进一步加重总呼吸系统甚至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并可干扰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因此应及时加以纠正。急性呼吸衰竭较慢性呼吸衰竭更易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应积极纠正。对重症患者常需转入ICU,集中人力物力积极抢救。危重患者应监测血压、心率,记录液体出入量。采取各种对症治疗,预防和治疗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肾功能不全和消化道功能障碍等。特别要注意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