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背景材料,围绕“幸福中国”,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见解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10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定资料
2013年4月,一年一度的幸福中国论坛在深圳召开。自2011年开始,幸福话题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幸福中国论坛孕育而生。在深圳有一家叫爸妈在线的心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它以“关爱生命,和谐生活,快乐人生,回归自然”为宗旨,坚持“为全人类心理服务”的理念,关爱人类的生命,提升民众的生命品质,和谐民众的心灵。以提升生命品质、人生价值、社会公德为准则,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文明的繁荣。
温家宝同志曾经说过,“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发展经济、提升城市化水平也是这样,其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富裕幸福的手段。“幸福一直存在于二线城市”,北、上、广、深几乎成了没有任何异议的不幸福城市,这反映了传统的幸福感与现代化的矛盾,也凸显了现代人在发展科学技术背景下如何追求幸福的困惑。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增加幸福衡量指标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并不是不要经济发展,而是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时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保证发展成果分配得更加公平,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的同步增长。
作答要求
[参考例文]
让幸福感追上GDP的“脚步”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与经济发达与否或人均生产总值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唯GDP论”和对GDP的盲目崇拜严重影响了百姓幸福感的提升。
之所以会出现“GDP”和“幸福感”之间的博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些地方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为了增长而增长所导致的。这样的增长可能会表现为光鲜、直观的政绩,但却不一定能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让广大百姓感觉到幸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百姓的福利为代价的。虽然当前很多政府将居民幸福指数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但还是有不少的地方仍然一味追求GDP,缺乏对百姓幸福感的关注和了解,把公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同经济发展直接等同起来。从表面上看,GDP增速是一个考核指标,是一种考核办法的反映,可在实质操作的过程中却成为部分政府官员追求政绩的工具。当前,如何让职权真正为百姓谋幸福而不只是追求表面政绩,才是彻底解决“幸福感”和“GDP”发展不同步这一矛盾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让人民的幸福感追上GDP的“脚步”,要求各级政府要从根本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GDP崇拜”,要把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投向民生,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体面、尊严和有保障的生活。
让人民的幸福感追上GDP的“脚步”,要求各级政府重视和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态环境需求。居住环境也是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保护生态环境,目标是为了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与环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互补、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幸福感的增加、生态环境的维护不可分离。
让人民的幸福感追上GDP的“脚步”,还应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要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心,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政治、经济事务,实现自己的价值。让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贯彻,人民群众的幸福更加有保证。
CDP的高速发展为百姓“幸福感”提供了经济基础与物质保障,经济发展与幸福感的协调同步也将为期不远。但如果官员仍然致力于GDP增速,幸福感与GDP之间的博弈终将无法解决,幸福感和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也将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