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其后的问题:
    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
    材料三:张同学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班主任则认为张同学有学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同学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同学正确处理好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后来,张同学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到北京天文馆工作。
    问题:
问答题   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正确答案】①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②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③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更重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材料二中,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
 
【正确答案】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落实主导性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①启迪学生做人;②引导学生会学习;③激励学生会思考;④指导学生实践。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材料三中,班主任有着什么样的学生观?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略谈如何突出这一学生观?
 
【正确答案】班主任有着主体性的学生观。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要提倡学生全体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