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学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摘选自龙应台《文化是什么》)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正确答案】

忆传统,思传承

     风清月白下的赏桂思亲,意趣不再;河浪拍岸中的悼古伤今,含蕴渐远;爆竹声声里的团圆重逢,欢乐已淡……现代人,中秋时分又有几人观月怀远,怕只有蜗居在钢筋水泥的框架中,独啃风味更浓、情味已淡的月饼吧?新春佳节又有几人携手足揽妻儿共享天伦之乐,怕只有跑前忙后打点忙碌的生活吧?面对此景此情,我不禁困惑:传统,我们要传承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的文化阵地萎缩了,引人遐思的明月再也吸引不住现代人的眼光,人们冷冷地把它丢在一旁,任由它在冷冷的夜晚,独放冷冷的青辉。太冷了!冷的岂止是明月,还有现代人的一颗心,还有现代文明那颗蒙尘的灵魂。传统不复,一块小小的月饼自以为具备了所有,其实也只是一具空壳。没有了文化内涵,一切的载体都将失去意义!

     我们的传统需要一代代的人来传承和弘扬。我们传承的是什么?是那块自古吃到今的月饼吗?是那捆自古扎到今的粽子吗?是那锅自古包到今的饺子吗?显然不是。可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自以为对着明月吃上几口月饼便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中秋;又有多少人自以为一碗水饺下肚便有为人满誉的团团圆圆?我们要传承的是文化的内涵,而不是它的载体。倘若我们能在中秋的明月之下,漫谈古今,不论是神话中的嫦娥奔月,还是现实中的探月之程,融古今为一体,以明月为纽带,把古人的哲思与今人的智慧沟通,那便是对文明的传承。抑或是随吟几首诗词,感受古时的明月带给人的情思,探索古人对明月独特的情感,那也是对文明的传承。

     文明的传承不应该被困顿在实物的基础上,不应该被束缚在载体的限制中,我们应把握传统的内涵,让精神的血脉在历史的延续中流淌,并不断地注入新生。给它力量,让它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给它活力,让它可以不遭受干涸的威胁。

     传统是文明的结晶,需要不断地传承。别让传统的鲜花干枯在缺乏活力的土地里。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