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即使经济是完全竞争的.当存在公共物品时,为什么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正确答案】

(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是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性:

   ①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②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3)对于公共物品而言,市场机制作用不大或难以发挥作用。因为公共物品由于失去竞争性和排他性.增加消费并不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消费者对其支付的价格往往是不完全的,甚至根本无需付费。在此情况下,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调节作用就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

   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存在免费搭便车的问题,很难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市场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