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四年级讲授“热量”概念时,教师问学生:“热量是什么”。学生们纷纷回忆自己的亲身体验,说道:“热量的来源有太阳、火、暖气等。然而,有一个男孩却说热量来源于衣服,比如毛衣和棉袄等,他的小伙伴也欣然同意。该教师认识到对这个9岁的孩子来说,这种结论是合乎情理的。毕竞,他们穿上毛衣和棉袄时,会感到更暖和。如何纠正这种错误观念呢?于是,她设计了一节实验课:让孩子们将温度计包到毛衣和棉袄里,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没有上升;又将衣服和温度计一起包在塑料袋里,同样温度还是没有上升,表明热量并没有改变。在证明衣服能释放热量的几次实验失败之后,同学们逐渐接受另一种假设——衣服仅仅能维持热量,但不会释放热量。该教师引导学生获得“热量”这一概念的教学过程,符合的教育理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的新的假设和解释;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案例中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做出“热量来源于衣服”的假设,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逐渐建立起另外一种假设“衣服仅仅能维持热量,但不会释放热量”,这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