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试述中国卫生领域引入市场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正确答案】

(1) 卫生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可能带来的问题(市场经济对卫生事业的消极影响)
①公平问题。 在市场机制下, 卫生服务分配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高收入者可以得到较多的、 较高质量的卫生服务, 而低收入者只能得到较少的、 较低质量的卫生服务。 然而, 一般情况下, 低收入者的健康状况往往较高收入者差, 因此, 市场机制带来的后果是病多的人得到较少的服务, 病少的人获得较多的卫生服务, 由此造成卫生服务的不公平分配。 其结果是, 高收入者由于获得较多的卫生服务, 进而有较高的健康水平, 较高的健康水平又保证了消费者的生产能力, 使其收入进一步增加, 从而使高收入者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与此相反,低收入者由于获得较少的卫生服务, 故健康水平较低, 而较低的健康水平又影响到消费者的生产能力, 从而使其收入进一步减少, 使低收入者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这两种循环的持续进一步导致卫生服务分配的不公平,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如果政府不予干预, 卫生服务领域利用市场机制, 不但不能解决公平问题, 反使公平程度恶化。
②竞争失灵。 在卫生服务领域, 由于受到行医执照的限制, 卫生服务提供者不能自由进入市场, 结果使已经具有行医资格的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格垄断获得超额利润。 另外, 由于规模经济的原因, 一个地区的医疗机构数量将会受到限制, 从而使现存的医院处于一种垄断地位, 保证了他们即使在低服务质量和低经济效率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超额利润。 因此, 卫生领域垄断的存在, 造成了竞争的失灵, 而竞争的失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场机制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 即竞争失灵决定了卫生服务领域中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
③市场难以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 正如前述, 尽管公共产品的社会效益显著, 但由于很难向个人收费, 因此难以使供方取得合理补偿, 故公共产品一般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或公共事业由政府来提供, 然而政府又限于国家财力, 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极其有限。
④市场难以消除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影响。 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影响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 却未承担应有的成本或获得相应的补偿。 例如,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上属于效益外溢性的经济活动。 消除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影响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政府干预与管理。 一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 减免税收等办法鼓励具有积极外部性的经济活动。 另一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 制定相应的法律、 法规, 采取罚款或增税等办法, 来控制具有消极外部性的经济活动。
(2) 市场机制的引入所带来的问题, 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作用的凸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在卫生领域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 由于医疗服务关系到人们的“生、 老、 病、 死” , 大病引起的沉重医疗费用负担是人人可能遇到的风险。 因此, 通过建立适宜的医疗保障制度以筹集医疗资金和支付医疗费用, 是防止因病致贫及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②制定区域卫生规划。 实践证明, 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使用。 长期以来, 卫生资源的配置存在着条块分割、 各自为政、 卫生机构重复设置、 追求费用昂贵的高新技术检查治疗等诸多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 积极贯彻“三保三放” (即保农村卫生, 放城市;保预防保健, 放医疗; 保基本医疗服务, 放特殊医疗服务), 合理分配卫生资源, 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卫生安全行业管理。
③合理构建医疗服务市场的运行机制, 促进公平竞争。 逐步建立起调控有力、 运行有序、 富有生机的运行机制, 健全医疗服务市场法规体系, 促进公平竞争。 如通过制定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条例、 规定行医许可证制度、 规定药品的生产经营制度和颁布医院基本用药目录等措施, 规范和管理医疗服务市场。
④实行政府定价, 搞好价格管理。 政府定价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以实现医疗消耗的合理补偿。 要区别卫生服务性质, 实行不同的作价原则, 对基本医疗服务按照扣除财政经常性补助的成本定价; 非基本医疗服务可高于成本定价; 特需服务原则上放开价格, 自负盈亏, 由市场调节。 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收费标准要适当拉开,以引导患者合理分流。 同时根据成本的变化对政府定价进行及时调整。 价格一经确定, 就要严格执行, 严禁乱收费、 分解收费的现象发生。
⑤加强社会卫生监督管理。 要理顺和健全卫生执法体系, 根据现行卫生法律规范的规定和行政执法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 形成相对综合的公共卫生监督管理、 药品监督管理和行医监督管理的三大卫生执法体系, 以保证卫生行政执法职责的履行和任务的执行。
⑥卫生行政部门角色和立场的转换。 卫生体制的转换, 要求政府职能的转换, 也要求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角色和立场的转换。 在传统卫生体制下, 实行国家财政拨款和统负盈亏制度, 形成了政府与医院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政府对医院既保护又束缚, 形成了某种程度的部门保护主义。 在卫生改革中, 卫生主管部门应代表谁的利益, 为谁说话, 是经常遇到的尖锐问题。 改革成功与否, 在于政府能否站在维护全体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立场。只有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采取相互配套的改革措施, 才能确保改革的成功。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