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该条规定明确了犯罪构成中主观上的过失的内涵。
(1)过失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必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果;二是法律明确规定了该行为应构成犯罪。
(2)犯罪过失有两个基本类型,一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一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过失的区别关键主要在于认识因素: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已经有所预见,而疏忽大意的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根本没有预见。
(3)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于直接故意:首先,在认识因素方面,二者虽然都预见到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但对这种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即实际上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估计有所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者主观上认为实施行为时,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性,而间接故意则认为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会转化为现实性。其次,在意志因素方面,间接故意者对结果的发生虽然不是积极追求,但并不反对和排斥结果的发生,而是一种放任的态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者不仅不追求结果的发生,而且希望避免结果的发生,并且凭借了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因素和条件来避免结果发生。
(4)疏忽大意的过失区别于意外事件。二者虽然都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并因此而发生了这种结果。二者区别在: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意外事件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可能预见、也不应当预见,而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能够预见、应当预见,仅仅是由于其疏忽大意的心理而导致了未能实际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