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下列取向中属于习俗水平的是( )
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的研究,把道德发展划分为3水平6阶段:
1、前习俗水平。第(1)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是否会受到大人的表扬或惩罚。第(2)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第二阶段也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取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
2、习俗水平。第(3)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这一阶段也被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第(4)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
3、后习俗水平。第(5)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第(6)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决定道德的是个体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