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HK公司是一家科技型小企业,从成立之日起就在“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领域第一线进行开拓性的探索与尝试。在经过10个月、68次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技术开发作为进入生物质能领域的切入点,并且开发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小型、可移动、可调质的生物质粉碎成型一体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的批准。
HK公司创业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为以下几方面:
政治和法律环境:欧盟是最早开始搞可再生能源的,现在欧盟的可再生能源从法律制度、市场行为和市场组织上都已经非常成熟了。虽然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供应中所占比重很小,但是欧盟把它看成是未来的、可替代的、可持续的主要的能源来源。
在美国,奥巴马总统上任以后,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提出了新能源的发展战略。美国的决策者和利益集团认为,近两三百年的现代工业文明是建立在传统能源的基础之上的。美国是国际上的第一科技强国,又是超级大国,它怎么样才能面对一个全球竞争?他们认为如果发展新能源,就能够重新开辟一个新的完全不同于传统工业领域的工业领域。
在我国,2006年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在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这样的一个政治和法律环境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政治框架。
经济环境:按现在标准,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耗的数量指标,是人均4吨煤(这是一个统计指标)。而我国现在人均消耗2吨多标煤。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界有一个共识,2050年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能源消耗就要达到4吨标煤。然而靠我国现在的能源储备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开发新的能源。
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国现在有13亿多人口,每年10个月以上在农村生活的人有7亿人,还有2亿多农村人口已经到城里来工作,而他们的根在农村。今天的农村人生活中的能源消费结构和4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40年前在农村秸秆是宝贝,不仅可以用于做饭、取暖,还可以用来喂牲口、沤肥,用处很多。但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开始烧煤、烧气、用电。现在全国除了极个别的偏远山区,80%以上都已经通了电。虽然电价在农村很高,农民还是要用。经过对7个省市的调研,农民想要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文明,这种观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且不可逆转。农村的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秸秆不再是宝贝,而成了废物。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农村人与城里人争夺能源,加快了传统能源的消耗速度;另一个就是造成新的环境污染。秸秆成了废物,农民在庄稼收获以后就随处乱扔,或者就地烧掉。现在每年一到农村收获季节,经常可以看到在高速公路、大城市周边、飞机场周边,随意摆放、丢弃和焚烧的农业庄稼的秸秆,从而造成飞机不能起降、高速公路出事、城市被污染,此外还有可能产生火灾的隐患。政府从环保角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派人去查,去罚款,成为政府沉重的负担。
技术环境:用秸秆作为再生能源的新能源技术在国内已经开始使用了。主要使用者是国家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这企业直接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建立秸秆发电场。国外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固化技术”,就是与做饲料的技术一样,把蓬松的东西进行压缩。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国家正在运营的秸秆发电厂有42座,正在建的还有10来座。此外,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规定,在未来的10年内,在全国要建3000座烧秸秆的发电厂,就是用压缩的秸秆作燃料来发电。
但是,直接运用国外技术存在很大的问题。通过对江苏11家这样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国外的设备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国外的设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是和大农场、大林场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相衔接,国外的设备与其农业生产的规模相匹配,现有的秸秆压缩技术和设备是可以产生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的。而这类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农村就不行了。中国的农村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至今仍是以一家一户的农民小农经营方式为主。中国农民户均耕地面积0.6公顷,韩国和日本是我国的6倍,美国是我国的将近200倍,欧盟是我国的120倍。农户们每家种的庄稼种类不一样,收获的时间不一样。我国现有的秸秆发电厂都是采用从周围四乡八县把秸秆收过来进行加工的模式来经营,这就必须面对以下的矛盾:一边是分散的小农户季节性生产异质、间断的、不稳定的原料供应,一边是工业生产对原料同质、稳定、连续供应的要求。前面所提到的江苏11家秸秆发电厂,统统亏损,平均一年亏损3000多万元。因此,企业不能走它们的老路,要开发适应中国国情的新技术和新设备。
要求:
问答题
说明HK公司为什么会选择“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领域。
【正确答案】HK公司创业之所以选择了这一领域,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宏观环境进行了有效的PEST分析。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HK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在“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领域第一线进行开拓性的探索与尝试。在经过10个月、68次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技术开发作为进入生物质能领域的切入点,并且开发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小型、可移动、可调质的生物质粉碎成型一体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的批准。HK公司的PEST分析: ①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欧盟是最早开始搞可再生能源的,现在欧盟的可再生能源从法律制度、市场行为和市场组织都已经非常成熟了。虽然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供应中所占比重很小,但是欧盟把它看成是未来的、可替代的、可持续的主要的能源来源。 在美国,奥巴马总统上任以后,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提出了新能源的发展战略。美国的决策者和利益集团认为,近两三百年的现代工业文明是建立在传统能源的基础之上的。美国是国际上的第一科技强国,又是超级大国,它怎么样才能面对一个全球竞争?他们认为如果发展新能源,就能够重新开辟一个新的完全不同于传统工业领域的工业领域。 在我国,2006年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在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这样的一个政治和法律环境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政治框架。 ②经济环境分析。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耗的数量指标是人均4吨煤(这是一个统计指标),而我国现在人均消耗2吨多标煤。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界有一个共识,2050年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能源消耗就要达到4吨标煤。然而靠我国现在的能源储备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唯一的小路就是开发新的能源。 ③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国现在13亿人口,每年10个月以上在农村生活的人有7亿人,还有2亿多农村人口已经到城里来工作,而他们的根在农村。今天的农村人生活中的能源消费结构和4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40年前在农村秸秆是宝贝,不仅可以用于做饭、取暖,还可以用来喂牲口、沤肥,用处很多。但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开始烧煤、烧气、用电。现在全国除了极个别的偏远山区,80%以上都已经通了电。虽然电价在农村很高,农民还是要用。经过对7个省市的调研,农民想要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文明,这种观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且不可逆转。 农村的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秸秆不再是宝贝,而成了废物。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农村人与城里人争夺能源,加快了传统能源的消耗速度;另一个就是造成新的环境污染。秸秆成了废物,农民在庄稼收获以后就随处乱扔,或者就地烧掉。现在每年一到农村收获季节,经常可以看到在高速公路、大城市周边、飞机场周边,随意摆放、丢弃和焚烧的农业庄稼的秸秆,从而造成飞机不能起降、高速公路出事、城市被污染,此外还有可能产生火灾的隐患。政府从环保角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派人去查,去罚款,成为政府沉重的负担。 ④技术环境分析。用秸秆作为再生能源的新能源技术在我们国内已经开始使用了。主要使用者是国家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直接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建立秸秆发电场。国外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固化技术”,就是与做饲料的技术一样,把蓬松的东西进行压缩。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国家正在运营的秸秆发电厂有42座,正在建的还有10来座。此外,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规定,在未来的10年内,在全国要建3000座烧秸秆的发电厂,就是用压缩的秸秆作燃料来发电。 但是,直接运用国外技术存在很大的问题。通过对江苏11家这样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国外的设备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国外的设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是和大农场、大林场的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相衔接,国外的设备与其农业生产的规模相匹配,现有的秸秆压缩技术和设备是可以产生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的。而这类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农村就不行了。中国的农村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至今仍是以一家一户的农民小农经营方式为主。中国农民户均耕地面积0.6公顷,韩国和日本是我国的6倍,美国是我国的将近200倍,欧盟是我国的120倍。农户们每家种的庄稼种类不一样,收获的时间不一样。我国现有的秸秆发电厂都是采用从周围四乡八县把秸秆收过来进行加工的模式来经营,这就必须面对以下的矛盾:一边是分散的小农户季节性生产异质、间断的、不稳定的原料供应,一边是工业生产对原料同质、稳定、连续供应的要求。前面所提到的江苏11家秸秆发电厂,统统亏损,平均一年亏损3000多万元。因此,企业不能走它们的老路,一定要开发适应中国国情的新技术和新设备。
【答案解析】[考点]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