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正确答案】(1)社会的涵义 ①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②在汉语中,“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古籍中。《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就有记载:“礼部奏请千秋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此处“社会”一词是目前见到的社、会两字最早连用的地方,意为村民集会。它是一个动名词,由“社”和“会”两字演进而来。“社”原指祭神的地方。《白虎通,社稷》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会”为聚集之意。后来两字连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聚集在一起。古籍中的“社”有时也指志同道合者集会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 ③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的生活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社会的范围扩展到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事实上的“地球村”。 ④社会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和无限丰富的。 a.马克思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视点,提出了人类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类型: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并预见性地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 b.不少社会学家也对社会的类型作了区分,比如从社会赖以生存的方式上,可将社会分为狩猎与采集社会、畜牧社会、初农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社会类型将会历史地创新与发展。 (2)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社会以人为主体 a.人是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社会生活的开拓者,但这里所说的人是人群而不是单一的个人; b.只有以一定数量和质量为基础,并按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人群,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体,因为单个人不可能发生角色关系,也无法谋生,因而不能创造社会; c.正因为如此,社会学研究特别关注社会的群体状态,包括家庭、家族、邻里、民族等等。 ②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a.人是特殊的自然,由于人的自然和社会等多种属性的驱使,人们首先需要满足吃、穿、住等基本需求,因而需要在一定生产力状态下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以解决衣食之源和解决其它方面的物质条件; b.在这层意义上说,没有物质生产活动,就不会有人,更不会有人的社会。所以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其它关系或多或少是这一基本关系的表现或产物。 ③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a.社会的要素很多,但需要经过人与人的交互作用才能相互关联,成为一个系统,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以角色的名义出现的一个个的个人; b.人与人交往的范围越大,依此联系起来的社会系统也越大,从原始部落到“地球村”,就是人与人交往范围扩大的结果; c.人与人交互作用的层次越深,社会系统的内容也就越丰富。从单纯的谋生过程到宇宙天体的开发,无一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创造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任何社会状态都是特定的人与人交互作用的产物。 ④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又超越了自然状态,是特殊的自然。其主要表现是: a.社会是由自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物组成的特殊关系和结构; b.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受规范与制度控制; c.人的生活具有目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d.人能认识和改造自然,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