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1-51 小题。

反智主义主宰社会固然不好,但一个没有反智主义的社会,也同样成问题。有人说中国历代的专制皇 权,实际上非常“主智”,并不“反智”。查诸历史,中国的一个个王朝,都是靠读书人来支持。这种权 力和知识的伙伴关系,通过科举给制度化了,被统治者则缺乏基本的文化资源。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反智主义”变成一个中性词,并强调其正面意义的原因。因为被士大夫主宰了 至少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太强调读书人的权力,一般老百姓没有表述自己的利益和意见的渠道。到了近 代也是如此。鲁迅的《阿 Q 正传》就是一个例子。鲁迅对中国农民并没有太多深入的了解。他年纪轻轻就 进了洋学堂读书,甲午战争后不久留日,正好赶上战后日本狂热的战争宣传的余波。甲午一战,突然使日 本人觉得经过了西化的日本比作为亚洲传统文化中心的中国要优越。于是媒体上把中国人(特别是农民) 描述成麻木、愚昧的群体。这种对农民的蔑视,被完全没有做农民经验的知识分子如此强烈地表达出来, 成为现代中国意识的一部分。似乎农民的“精神麻木”和“愚昧无知”,也成了中国种种问题的根源。我 们长期以来对农民的歧视,与知识分子的优越意识当然也有深刻的联系。

阿 Q 这种由知识分子创造的小民百姓的形象之所以不受挑战地主宰了中国人的现代意识这么久,一大 原因就是老百姓没有任何文化资源和权力对之反击。而一个有反智主义传统的社会就完全不同了。美国便 是一例。美国的建国元勋,多是社会精英。但是他们继承的传统,则源于古典的希腊、罗马,反智的成分 很大。比如,雅典人对知识分子就强烈地不信任,认为老百姓集体的智慧高于精英的个人智慧。美国建国 时代的自耕农,也可以被像鲁迅那样的人描述为不开化的蠢货。但正是杰佛逊这种古典修养最好的人,出 来强调自耕农的道德优越,反对工商精英的操纵。同时,当时的宗教传统,也给小民百姓的文化自立提供 了条件。大家会去教堂寻求灵魂拯救,并不要听知识分子唠叨。每个灵魂在上帝面前平等。这样的信条强 化了小民百姓的尊严。

①这些传统,我们是没有的。②老百姓只能指望知识分子为他们说话;③知识分子也乘机把自己打扮 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知、圣人。④其实,世上并无超级人类,大家是同样的俗 人。⑤很多知识分子声称为老百姓讲话,多少是为自己捞政治资本,夹带了多少私货也未可知。⑥老百姓 终于可以直接为自身的利益说话了。⑦比如主流经济学家,过去一直还觉得自己代表着全民的利益。⑧现 在老百姓则出来说:你们不过是出卖了我们,替利益集团说话而已!⑨知识分子表达自己的理念而不受下 层社会挑战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选自《网络文化将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动力》)

问答题

下面的句子从最后一段中挖出,请补回合适的位置。

互联网的出现,则开始打破这样的格局。

此句应插入文中第_____句和第_____句之间。

【正确答案】

⑤⑥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反智主义”作为贬义词或是作为中性词使用,在本质上如何区分?

【正确答案】

①对智性、知识保持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反智主义”就是贬义 词。
②强调平民百姓的道德优越,反对知识分子精英的主宰,“反智主义”就是中性词。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