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计算高天公司因上述会计政策变更每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
①坏账核算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年度 | 原政策计提的坏账 | 现政策计提的坏账 | 所得税前差异 | 所得税影响 | 累积影响数 |
2002 | 4 | 40 | 36 | 11.88 | 24.12 |
2003 | 6 | 85 | 79 | 26.07 | 52.93 |
合计 | 10 | 125 | 115 | 37.95 | 77.05 |
a.原政策计提的坏账:
2002年:800×5‰=4(万元)
2003年:2000×5‰-4=10-4=6(万元)
b.现政策计提的坏账:
2002年:800×5%=40(万元)
2003年:(1500× 5%4+500×10%)-40 =125-40=85(万元)
c.所得税的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采取追溯调整,所得税的影响是:
2002年;36×33%=11.88(万元)
2003年:79×33%=26.07(万元) (计提坏账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在债务法下所得税影响额计入递延税款借方)
②短期投资核算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年度 | 珠政策计提的跌价准备 | 现政策计提的跌价准备 | 所得税前差异 | 所得税影响 | 累积影响数 |
2002 | 0 | 0 | 0 | 0 | 0 |
2003 | 0 | 60 | 60 | 19.8 | 40.2 |
合计 | 0 | 60 | 60 | 19.8 | 40.2 |
a.原政策计提的跌价准备:
原政策按成本计价,不计提跌价准备
b.现政策计提的跌价准备:
股票:
2002年;市价高于成本不计提
2003年:成本1500-市价1440=60(万元)
债券:
2002年:市价高于成本不计提
2003年:市价高于成本不计提
c.所得税的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采取追溯调整,所得税的影响是:
2002年:无
2003年:60×33%=19.8(万元)
(计提跌价准备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在债务法下所得税影响额计入递延税款借方)
③存货核算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年度 | 珠政策计提的跌价准备 | 现政策计提的跌价准备 | 所得税前差异 | 所得税影响 | 累积影响数 |
2002 | 0 | 280 | 280 | 92.4 | 187.6 |
2003 | 0 | 360 | 360 | 118.8 | 241.2 |
合计 | 0 | 640 | 640 | 211.2 | 428.8 |
a.原政策计提的跌价准备:
原政策按成本计价,不计提跌价准备
b.现政策计提的跌价准备:
2002年:
电子产品计提的跌价准备=成本4000-可变现净值3720(3800-80)=280(万元)
2003年:
电子产品在2003年全部销售出去,同时结转了跌价准备,年末无存货,不计提跌价准备。
B产品可变现净值=400-25=375万元,B产品的账面余额为600万元,需保留跌价准备125万元,计提前跌价准备余额为零,故需计提125万元;
A材料生产的丙产品有固定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900-55×80%=856万元;丙产品有固定合同部分的成本=(1000+300)×80%= 1040万元,A材料需计提跌价准备,A材料此部分的可变现净值=900-300×80%-55× 80%=616万元,A材料此部分的成本=1000×80%=800万元,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84万元;
丙产品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1100×20% -55×20%=209万元;丙产品无固定合同部分的成本=(1000×300)× 20%=250万元,A材料需计提跌价准备,A材料此部分的可变现净值=1100×20%-300×20%-55×20%=149万元,A材料此部分的成本=1000×20%=200万元,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1万元;
故2003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25+184+51=300(万元)
c.所得税的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采取追溯调整,所得税的影响是;
2002年:280×33%=92.4(万元)
2003年:360×33%=118.8(万元)
(计提跌价准备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在债务法下所得税影响额计入递延税款借方)
④成本法改权益法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年度 | 成本法应确认的收益 | 权益法应确认的收益 | 所得税前差异 | 所得税影响 | 累积影响数 |
2002 | 0 | 110 | 110 | 22.11 | 87.89 |
2003 | 30 | 30 | 0 | -3.3 | 3.3 |
合计 | 30 | 140 | 110 | 18.81 | 91.19 |
a.原政策确认的投资收益:
2002年:没有分利润不确认投资收益
2003年:确认投资收益30万元
b.现政策确认的投资收益:
2002年:
2002年1月1日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
=800-7000×10%=800-700
=100(万元)
2002年摊销额:100/10=10(万元)
2002年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1 200元(因为所有者权益总额由年初的7000万元增加到年末的8200万元,本年没有分现金股利,也无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故可推知净利润为1200万元),按权益法确认的来源于利润的投资收益= 1200×10%=1 20(万元)
2002年按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
=120-10=110(万元)
2003年:
2003年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
=100/10=10(万元)
2003年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400万元(因为
2003年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8200万元,年末为8300万元,本年分出现金股利3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可知本年净利润
=8300-8200-300=400万元)
2003年应确认的来源于乙公司利润的投资收益
=400×10%=40(万元)
2003年权益法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合计
=40-10=30(万元)
c.所得税的核算由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采取追溯调整,所得税的影响是;
2002年所得税的影响;股权投资差额摊销额的影响=10×33%=3.3 (万元)(记入“递延税款”借方)来源于乙公司利润的投资收益的影响=120/(1-15%)×18%
=141.18×18%
=25.41(万元)(记入“递延税款”贷方)两者相抵后为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22.1l万元 (25.41-3.3),将使所得税费用增加。 2003年所得税的影响:股权投资差额摊销额的影响
=10× 33%=3.3(万元)(计入递延税款借方)来源于乙公司利润的投资收益的影响
=(30-30)/(1-15%)×18%
=0×18%=0(万元)
两者相抵后为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3.2万元,将使所得税费用减少。
说明:2002年利润总额调增110万元,所得税费用增加22.11万元,净利润增加87.89万元;
2003年利润总额不调整,所得税费用减少3.3万元,净利润增加3.3万元。
综上所述:
2002年由于追溯调整减少的净利润=坏账 24.12+短投0+存货187.6-投资87.89= 123.83(万元) 2003年由于追溯调整减少的净利润=坏账 52.93+短投40.2+存货241.2-投资3.3= 331.03(万元)
(2)计算高天公司上述事项因追溯调整产生的递延税款累计借方或贷方金额
2004年年初由于追溯调整产生的递延税款累计借方余额=计提坏账准备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37.95万元+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19.8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金额211.2万元-成本法改权益法产生递延税款贷方金额18.81万元=250.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