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范文] 时代需要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但在现实工作中,真正具备职业精神的人并不多,甚至有部分人群对职业精神有所怀疑,认为新时代已经不再需要职业精神。殊不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职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才能顺利、高效地开展工作。身处发展的时代,我们更离不开职业精神。
企业发展需要职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品味的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的很多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便在于企业经营者缺乏职业精神,没有对职业本身充分尊重。设计研发中山寨抄袭,产品制造时偷工减料,时至今日已经难以获得市场认同。这一问题并非中国独有,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也曾出现,但他们在认清错误后积极改正,将职业精神充分融入企业发展之中,最终扭转局面,成为制造强国。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企业理应借鉴德国经验,以职业精神为引导,改变生产模式,提升产品质量,书写经济增长的新辉煌。
政府服务需要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对于工作的影响巨大,在社会服务工作中,政府机关单位需要职业精神。在社会服务中,职业精神意味着无私奉献,意味着廉洁奉公,需要真正落实服务为民的承诺。多年来,我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正需要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弘扬职业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避免敷衍塞责、高高在上的工作态度出现。其实,在我国政府工作人员中,践行职业精神的典型代表比比皆是,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郑培民到牛玉儒,他们将“为民服务大于天”的职业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受到百姓称赞。如今,社会服务需求日渐增多,我们迫切需要以职业精神引导各级工作人员端正态度,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需要。
无论身处何种时代,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职业精神都是指引我们做好工作的“灯塔”。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面临众多挑战,社会服务需求更是与日俱增,我们应将职业精神融入工作之中,确保企业书写发展辉煌,确保政府为民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