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参考例文]
治理学术腐败 还高校良好风气
大学之风,无声无形;大学之风,常在常新。一所大学的风气经过积累沉淀,最终形成其风格与气度,恒久绵长。我国大学的风气总体态势良好,但仍有一些大学校园存在学风浮躁、学术不端、个别师生弄虚作假等现象。学术氛围影响高校的发展,影响校风的建设,治理学术腐败势在必行。
教育部一贯重视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注重从弘扬高尚的学术道德和严查学术不端行为两方面加强学风建设,先后出台了多项规定。高等学校在学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对学术腐败问题的查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高校学术腐败问题仍然突出。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整治学术腐败,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打,从而构建良好的高校风气。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惩治学术腐败的法律体系。我国对学术腐败行为的惩处还仅限于道德层面,而这种惩处对那些早已将道德置之脑后的学生或高校工作者显然已经没有作用了。在惩处学术腐败方面,剥夺因学术腐败带来的荣誉和待遇是最基本的要求,目前这也是我国对学术腐败惩处的最高标准。因此,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有关单位惩处学术腐败和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处理提供法律依据和途径。对于学术腐败者,根据其行为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还学术氛围以清正。
加强评审制度建设,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学术腐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认定是否存在学术腐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术造假、剽窃、占有他人研究成果等腐败问题,违背了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应引起重视,并建立起科研成果评审制度。遴选具有良好学术道德的专家担任评审工作,一旦发生学术腐败的争论后,立即成立学术评价小组,抽取遴选出的专家对其进行评审,评价小组最后作出的结论向全社会公开,接受外界监督。这样可以使学术腐败行为无处遁形,有利于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加强监督和检查。我国一些重大学术腐败事件几乎都是由拳报之后调查发现的,这表明我国对学术界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不够大,使得学术界鱼龙混杂,很多人怀着侥幸的心理进行学术腐败,学术风气浮躁。故要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坚决严肃查处学术腐败。设置内部举报和社会监督的平台,自觉接受广大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遏制学术腐败行为的发生。
学术腐败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不利于高校严谨学术氛围的形成,也有损高校的声誉,既危害社会。也危害个人。国家应高度重视,完善惩治学术腐败的法律体系,严格打击学术腐败,加强社会监督,有效治理高校学术腐败乱象,还高校以良好纯净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