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鲸鱼不同于其他鱼类,是温血动物,从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到酷热的赤道都可以看到鱼的踪迹,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鲸鱼的体温均保持在36℃左右,常在极圈活动的鲸鱼有局部异温功能。
像鲸鱼、海豹和海豚这些大部分时间或一直都待在海里的哺乳动物,用特殊的高级脂肪“外衣”保持自己的体温。但对于那些必须通过潜水进行捕食的动物来说,光有皮毛保护是不够的,因为厚重毛发里的空气会被极强的水压挤出来,皮毛的保温功能会大大降低。而北冰洋和南极周围的海洋深水水温可以降至零下40度,没有其他的保暖措施显然不行。
鲸鱼和其他温血动物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活动环境是在较低温的水中,水有相当大的比热及传热能力,因此温度变化很快,鲸鱼无法以聚集、筑巢等方式维持体温,于是演化出超厚的皮下脂肪。过去曾记录到鲸鱼脂肪厚达50公分。
鲸脂是一层包裹整个身体的厚重脂肪“外衣”,重量可以达到体重的一半!这层脂肪含有细细的血管组织,除帮助保持体温,还为很多需要长途跋涉进行繁殖和觅食的海洋动物提供了重要能量储备。除此之外,这层脂肪还可以帮助快速游动的动物将身体塑造成流线型,减少了水中游动时所消耗的能量,同时提高速度。动物栖身的海水温度越冷,其自身的脂肪也就越厚。鲸脂是通过吸食母体乳液获得的。举例来说,一只灰鲸幼仔每天要喝掉30加仑乳液,这些乳液的功能相当于人造黄油。但这么厚的皮下脂肪还是不能完全阻挡体温外流,因此鲸鱼还需要摄取大量食物,维持身体体温所需能量。
鲸鱼的前鳍、尾鳍、背鳍并无鲸脂的分布,当鲸鱼潜到阳光照射不到的深海,或是南、北极时,鲸鱼的鱼鳍难道不会冻到无法活动吗?对此,鲸鱼鳍上的动脉分为无数平行的小动脉,每条小动脉周围又被许多纵行的静脉血管包围,形成一个个血管束,利用动脉与静脉的紧密接触减少热能的散失,这点和企鹅脚不怕冷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个特别的系统,主要控制鲸鳍末端有可能散失的热,继而保持体温,但当鲸鱼因为活动,所产生的体热增加时, 这个机制就会自行关闭,动脉血将一直保持着原有的温度到达鳍肢,并把过多的热量散发出去,中途就不再把一部分热量传递给静脉。
此外,鲸鱼还会透过血管的收缩,有效维持体温,当鲸鱼潜进深海中时,周围温度低,鲸鱼体表的血管会收缩,将血液集中送往脑部、心脏、肝、肾等内脏器官,从而维持内部体温;相反的,当水温上升时,体表的血管便会扩张,加速散热。
下列关于鲸鱼的说法正确的是( )。
鲸脂虽然可以保持体温,但文中提到“这么厚的皮下脂肪还是不能完全阻挡体温外流,因此鲸鱼还需要摄取大量食物”,此外还有无鲸脂分布的身体部分也有独特的保温系统,血管的收缩也可以维持体温。因此总的来说不只是鲸脂在保温,各保温系统之间也并无大小主次之分,A项错误。
50公分只是记录的个例,不带有普遍性,B项错误。
文章第一段首句指出鲸鱼是温血动物,第二段首句指出鲸鱼是哺乳动物,C项正确。 文中提到常在极圈活动的鲸鱼会有局部异温功能,允许有机体局部体温降低以减少热散失。这是利用这个功能来减少自身热量的散失,而不是利用这个功能降低体温。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选C。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由第四段第二句“这层脂肪……除帮助保持体温,还为……海洋动物提供了重要能量储备”可知A项正确;
由第三段首句“鲸鱼和其他温血动物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鲸鱼无法以聚集、筑巢等方式维持体温”可推知C项正确;
由第四段第五句“鲸脂是通过吸食母体乳液获得的”可知D项正确。
由第四段第四句“动物栖身的海水温度越冷,其自身的脂肪也就越厚”可知海水温度和脂肪厚度成反比关系,B项表述错误。故选B。
文中第6段划线部分“这个机制”指的是( )。
第六段的“这个机制”与该段的。“这个特别的系统”是同一概念,而后者又是承接上一段内容而来的概念,第五段讲到了鲸鳍利用特殊的血管结构来保温的原理。所以A项正确。
鲸鱼在进入深海水域时通常( )。
鲸脂的消耗在文中只是提到运动时会消耗,但低温时会不会自动大量消耗并没有提及,所以A项错误。
文章第一段提到“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鲸鱼的体温均保持在36℃左右”,所以不可能与深海水域的水温保持一致,C项错误。
鲸鱼在进入深海水域时,外界温度降低,其自身应该增加热量以抵消热量的散失,但减少活动量和捕食量显然不利于热量的增加,不合常理,当然D项内容文章本身也没有提及,故错误。
根据第五段可知,B项功能就是为了解决“鲸鱼潜到阳光照射不到的深海”时鱼鳍保温的问题,所以B项正确。故选B。
根据本文,如果鲸鱼体表血管出现扩张,最可能是因为( )。
由文章最后一段“当水温上升时,体表的血管便会扩张,加速散热”可知,D项正确。A、B、C三项文章均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