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电厂2×600MW燃煤发电机组建设项目包括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配套工程有:新建1个5万t级煤码头泊位、2个贮煤场,煤由产地运至电厂码头,通过卸煤机、带式输送机、煤堆场、取煤机送至锅炉。供水系统采用直接海水冷却,取海水158300m3/h,公用工程淡水系统取水610m3/h,淡水取自厂北部的水库。每台机组配套2台双室电厂静电除尘器,并配有脱硫装置,采用低氮燃烧器。设置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含油废水处理系统、煤场污水沉淀系统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固体废物采用灰渣分除、干灰干排、粗细分排系统,干灰直接综合利用,调湿后的灰和脱水后的渣进行综合利用或送至灰场。
验收监测时1#和2#机组的生产负荷分别为455.55~467.01MW和552.18~565.30MW,额定功率均为600MW。1#和2#机组的除尘、脱硫、脱氮验收监测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1#和2#机组的除尘、脱硫、脱氮验收监测数据
监测项目 监测断面 烟气流量/(m3/11) 质量浓度/
(mg/m3)
产生量或排放量/(kg/h)
烟尘 1#机组除尘器进口 1.58×106 3964 ?
1#机组除尘器出口 1.76×106 26.4 ?
2#机组除尘器进口 1.87×106 5349 ?
2#机组除尘器出口 2.06×106 46.1 ?
二氧化硫 1#机组脱硫进口 1.76×106 646 ?
1#机组脱硫出口 1.50×106 21.2 7
2#机组脱硫进口 2.06×106 479 ?
2#机组脱硫出口 2.16×106 19.5 ?
氮氧化物 1#机组脱氮出口 1.50×106 360 ?
2#机组脱氮出口 2.16×106 572 ?
无组织排放源主要是堆煤场及装卸、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煤粉。项目采用全封闭式输煤系统。验收监测时,在煤场设置1个参照点和4个监控点,监测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无组织排放粉尘监测结果   单位:mg/m3
监测次数 监测点
1#(参照点) 2#(监控点) 3#(监控点) 4#(监控点) 5#(监控点)
1 0.126 0.171 0.189 0.135 0.297
2 0.055 0.064 0.091 0.064 0.118
3 0.072 0.145 0.081 0.100 0.081
4 0.037 0.046 0.055 0.091 0.091
[问题]

问答题 计算1#和2#机组的生产负荷率,判断其是否满足国家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要求。根据表5计算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产生量或排放量、除尘和脱硫效率。
【正确答案】1#机组生产负荷率:455.55/600=75.9%,467.01/600=77.8%
2#机组生产负荷率:552.18/600=92.0%,565.30/600=94.2%
因此,1#机组的生产负荷率为75.9%~77.8%,2#机组的生产负荷率为92.0%~94.2%,能够满足国家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要求(额定负荷75%以上)。
表8 1#和2#机组的除尘、脱硫、脱氮验收监测数据
监测项目 监测断面 烟气流量/(m3/h) 质量浓度/(mg/m3) 产生量或排放量/(kg/h)
烟尘 1#机组除尘器进口 1.58×106 3964 6263
1#机组除尘器出口 1.76×106 26.4 46.5
2#机组除尘器进口 1.87×106 5349 1.000×104
2#机组除尘器出口 2.06×106 46.1 95.0
二氧化硫 1#机组脱硫进口 1.76×100 646 1137
1#机组脱硫出口 1.50×106 21.2 31.8
2#机组脱硫进口 2.06×106 479 987
2#机组脱硫出口 2.16×106 19.5 42.1
氮氧化物 1#机组脱氮出口 1.50×106 360 540
2#机组脱氮出口 2.16×106 572 1236
1#机组的除尘效率为:1-46.5/6263=99.3%
2#机组的除尘效率为:1-95.0/10000=99.1%
1#机组的脱硫效率为:1-31.8/1137=97.2%
2#机组的脱硫效率为:1-42.1/987=95.7%
【答案解析】了解验收监测时的工况,是进行全面验收监测的第一步,达不到规定的生产负荷就不能进行监测。还需要根据监测的数据计算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及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
国家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要求的生产负荷率在75%以上,这是验收监测的基本首要要求。
问答题 按全年365d,计算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正确答案】烟尘排放总量=(46.5+95.0)×24×365=1239540kg/a≈1240t/a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1.8+42.1)×24×365=647364kg/a≈647t/a
【答案解析】在电厂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监测与调查中,计算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是很重要的一项,是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密切相关的。
通过验收监测数据计算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工程竣工验收的一项主要内容。
问答题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颗粒物(其他)的最高允许浓度120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为1.0mg/m3,判断该项目验收监测是否达标,无组织监控点位的设置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根据标准判断,该项目验收监测能够达标。
周边外浓度最高点一般应设置于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若预测无组织排放最大落地浓度点越出10m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该预测浓度最高点。
【答案解析】在题目未给出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应熟记一些常用的标准。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对于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十分重要的参数。
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的原则具体如下:
(1)于无组织排放源的上风向设参照点,下风向设监控点。
(2)监控点应设于排放源下风向的浓度最高点,不受单位周界的限制。
(3)为了确定浓度最高点,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
(4)参照点应以不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可以代表监控点的背景浓度为原则。参照点只设1个。
(5)监控点和参照点距无组织排放源最近不应小于2m。
问答题 对于该项目的有组织排放废气,应如何设计监测断面、监测频次?
【正确答案】监测断面应布设于废气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该项目为电厂,生产连续稳定,采样和测试的频次一般不少于3次,排气出口颗粒物每点采样时间不少于3min。
【答案解析】监测断面布设于废气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监测点位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要求布设。对连续生产稳定、污染物排放稳定的建设项目,采样和测试的频次一般不少于3次,大型火力发电(热电)厂排气出口颗粒物每点采样时间不少于3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