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论第一、 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

【正确答案】

“ 第一语言 ” 和 “ 第二语言 ” 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用得最多的术语。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第一、 第二语言学习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区别, 现分别说明如下:
( 1 ) 学习的动力不同。 学习者学习第一语言是出于其本能, 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不掌握第一语言, 就无法生存。 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在交际的大前提下有各种目的, 即是想融合到目的语社会中去, 不存在影响到生存问题; 成人已经有了作为交际用的第一语言系统, 不学第二语言照样能生活。 这种学习的动机是受其意志支配的, 也是不稳定的, 有时会感到是一种负担, 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停止, 也可能选择另一种目的语学习, 不是非掌握这种目的语不可。 因此, 一般说来, 第二语言学习不具有第一语言学习的天然动力。
( 2 ) 学习的环境和方式不同。 第一语言往往是在天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的, 不仅家庭、 父母而且整个社会都提供了极其丰富的、 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输入。 一般在非目的语环境中, 第二语言学习者每周只有 1 ~ 2 课时。 而且在很多第二语言的课堂中, 学生所接受的并非都是目的语的输入。 所以从习得语言的时间和语言的输入量来看, 第二语言学习是无法与第一语言学习相比的。
( 3 ) 学习的过程不同。 学习者学习第一语言是与其生理、 心理的发育同步进行的。 学习单词是从接触实际事物开始, 同时建立有关事物的概念。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则根本不同。 由于学习第一语言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 特别是语义系统, 并发展了思维能力, 尽管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差异,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也可能碰到一些新概念或自己尚未接触到的概念需要建立, 有的概念需要调整或修正, 但总的说来不需要从头另搞一套概念系统, 而是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符号表达形式。 因此习得第二语言时, 往往不是让实际事物与第二语言直接联系, 而是中间要经过第一语言的思维。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可能起积极的、 正面的作用, 但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干扰作用。
​​​​​​( 4 ) 文化因素的不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要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该语言所体现的文化, 特别是其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第一语言的环境中通过交际自然学习第一语言的同时, 也自然地学习文化和社会价值。 但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 特别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 如果没有专门安排, 不一定能同时学习该目的语的文化。 而且,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异之处可能形成文化冲突, 先入为主的母语文化对学习中的目的语文化也会产生各种影响。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