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述从众效应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正确答案】

“ 从众效应 ” , 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从众跟风的心理或行为, 跟风就容易导致盲从, 而盲从往往会掉进陷阱或遭到失败。 这种盲目地跟着他人一哄而上的现象在当下的新闻传播中屡见不鲜, 须引起媒体的高度重视。 从众效应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具体有以下体现:
( 1 ) 从众效应在新闻采写中的表现
从众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第一变现是 “ 克隆 ” 现象。 独家新闻不是人人都能碰到的, 特别是通讯、 交通极度发达的当今时代更是如此, 稍有风吹草动, 各类媒体记者便蜂拥而至。 于是采写者往往面对的是大家都在关注的题材。 有些 “ 高明 ” 记者便干脆实行 “ 家庭办公 ” 整天泡在网络里, 闭门造车, 对他人稿件稍作修饰, 或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理由实施 “ 拿来主义 ” , 草草 “ 克隆 ” 就是新闻。
“ 贴标签式 ” 新闻是指按照流行的观点搜集材料, 用鲜活的材料去证实流行的观点。 习惯于吃现成饭, 满足于已有的结论, 喜欢把新鲜的事物和新鲜的经验, 纳入已知的旧框框。 导致对复杂问题作简单归因, 从丰富的现象中得出单一的结论。
( 2 ) 从众效应在新闻转载与转发中的表现
①转载是媒体在处理异地新闻时经常采用的做法。 转载稿件, 一来省事, 无需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 顶多付点稿费; 有的连稿费也无需支付, 因为有来有往, 稿件是双方交换的。 二来安全, 如果稿件出现什么问题, 一旦遭遇追责, 自己可以金蝉脱壳, 把责任推到 “ 被转载 ” 的媒体身上。 基于上述两点, 编辑在编辑转载稿件时便会有意无意地 “ 放松警惕 ” , 不做深究, 抛却了质疑的精神。 让一些稍加留意便能揪出的错误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过, 造成以讹传讹。 对于一些低级的错误, 受众一般都可以主动过滤, 一笑置之。 但也有不少实在算不上高级的错误会潜移默化地对受众造成误导,对自身也形成伤害, 不得不察。
② “ 赵作海案 ” 曾是热点新闻之一, 各家媒体无不使出浑身解数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 当然这些报道属原创的凤毛麟角, 多数是转载。 翻阅见诸报端的多数稿件, 在提及赵作海的妻子赵晓齐时, 使用频率最多的两个字眼是 “ 前妻 ”“ 改嫁 ” 。 然而赵作海和赵晓齐并未办理离婚手续, 从法律上讲, 他们仍然是合法的夫妻。 那么 “ 前妻 ”“ 改嫁 ” 又从何谈起呢? 可能当地的老百姓就是这么说的, 可作为文化人的记者人云亦云就太不应该了。 遗憾的是, 多数媒体转载该新闻时, 亦未做推敲, 以致以讹传讹了。
③类似以讹传讹的事例还有很多, 基本属于常识性问题, 有些是粗心大意不求甚解, 有些是传统文化的断层或缺失, 更多的还是媒体人自己的疏忽和浮躁, 甚至是文化修养的短缺所造成的。 媒体人应承担起责任, 对于任何事情都应有自己的判断, 尽量减少并杜绝那些本不应该的错误, 勿使其通过媒体向社会蔓延。 克服盲从心理, 媒体人应该少一些浮躁心态, 多一些专业素养。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