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拼搏,为国争光,而部分无良商家和个人却在后方动起了歪脑筋,利用奥运冠军的名气注册商标,试图投机倒把、擦边揩油,消费奥运冠军的热度,想利用奥运冠军广泛的影响力获取利益,这不仅是对奥运冠军本人权益的侵害,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令人愤怒。据悉,仅一天就有41个以奥运冠军汪顺为名进行商标注册的申请,分类涉及工业用油、医疗器械、灭火设备、美容服务、垃圾回收等行业。这显然与公众对运动员的认知有所偏差,必然会影响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粘合度,导致消费者对商标品牌认知产生误解。
而政府部门对恶意抢注奥运会冠军商标的行为予以驳回,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在积极履行监管责任,能够进一步遏制商家的抢注行为,推动市场秩序回归正常。今后,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恶意抢注商标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方面,加强宣传,让商家明白这种恶意抢注商标行为的危害,促使商家主动放弃这种错误的想法,敦促商家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上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集中开展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恶意抢注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公众人物姓名、知名作品或角色名称的行为;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将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人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坚决把涉嫌恶意抢注者挡在门外,以实际行动告诫企业和个人,法律法规、公序良俗不容被“碰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