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尽管中央要求厉行节约,但各地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下有对策”,例如“茅台装进矿泉水瓶”,将“酒店”换“食堂”,将“盛宴”换“家宴”。你对上述现象有伺看法?你在工作中会怎样做?

【正确答案】

第一问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政府依然客观存在,它反映出某些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执行不到位,如果不能有效制止,将会影响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

往往在政策推行的过程中,政策执行人不具备理解、推行政策的基本素质,不能够自觉维护政策的执行,让政策只具象征性或者是“走过场”式的完成,更有甚者,阳奉阴违地执行,刻意曲解政策的本义,或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添加一些原政策所没有的不合理不可行的内容,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甚至是与初衷完全相悖。

因此,要真正做到政策的贯彻落实,就需要不断完善政策执行的有效监督机制,尤其需要完善在执行过程中对领导干部的配套的考评、问责机制,监督他们严格执行政策;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监督体系,完全独立于执行机构之外,保证监督的客观与公正;此外,在政策执行前,做好执行负责人的考核,确认其执行政策的资格。

第二问 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我会本着对所在岗位高度负责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执行系统的规定,认真执行上级所作决策,维护上级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及时将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的反馈,通过正规渠道和方式向上级反映;其次,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政治素质的培养,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成为能够执行政策、善于执行政策的工作能手;最后,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与本部门、其他部门以及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多与同事、领导交流对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中的经验教训,向群众公开政策执行过程,对群众做好政策的宣讲工作。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