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虽然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但用理性的目光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做出不懈努力。

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我们的每一次积极行动,都将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合理的境界迈进一步。

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觉得委屈、感到困惑时,当我们在矛盾冲突中感到左右为难、举棋不定时,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见到不公平的现象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反映出我们的精神境界。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有利于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绝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只有做了我们该做的,才可能收获自己该得的。当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同时也在收获着别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要求:

(1)设计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份简案。

  • 1、
【正确答案】 1、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2.能力目标

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关于公平问题的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生活当中,有一些商家缺斤短两,有个别贪官以权谋私,有的人天生残疾,有的工作歧视女性……请问:这些现象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

老师: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学生:偏远山区的孩子没有学上,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贫富分化严重……

老师:那我们应该怎么维护社会公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维护社会公平)

二、新课教学

1.理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

情境一:小丽在网上花了1000元买了一条裙子,收到裙子以后,发现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很差,她觉得很不公平,遂提出退货申请,可商家以已经售出,概不退货为由,拒绝退货。

(1)如果小丽接受了这种不公平,情形会怎样?

(2)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自己的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和表扬,并总结: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情景二:小蒙想和同学一起参加夏令营,但家长以收费太高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小蒙心里很委屈。心想:老天对我太不公平了,为什么不让我生在有钱人家里?

上课时,李乐和几个同学一起小声议论,被老师点名批评,李乐很不服气,心想:为什么只批评我一个人?

秦雯参加学校征文比赛,满以为自己会获奖,没想到榜上无名。她看了那些获奖的文章,很不以为然,觉得评选不公平。

(1)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

(2)他们该如何面对?

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这两个问题。在讨论的时候,老师下台巡视,查看学生的讨论情况。讨论结束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老师反馈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表扬,总结学生的答案: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板书:调整思维方式、反思价值观念)

情境三:当前,扶老人被讹事件、碰瓷事件等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假如你是目击者,应该怎么做?

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自由发言。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表扬,并鼓励全班同学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总结:遇到不公平的现象时,要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板书: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2.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情境四:多媒体播放《三个和尚》的故事,用公平的理念来解释: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水喝?

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这两个问题。在讨论的时候,老师下台巡视,查看学生的讨论情况。讨论结束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老师反馈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表扬,总结学生的答案:(1)一个和尚不存在公平问题;两个和尚拾水时他们会认为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当的,因此也不会过于计较公平与否;到三个和尚时,他们会认为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对自己不公平。(2)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要自觉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承担自己应该做的。(板书:自觉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承担自己应该做的)

三、巩固提高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张:“真开心,这次政府又要提高咱们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了,我们与事业单位的收入差距还会进一步缩小呢!”

材料二:王阿姨:“以前我总担心女儿的读书问题,现在政府规定我们农民工子女也可以报考城里的高中啦,我也很开心!”

(1)请任选一件开心事,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分析政府这样做的合理性。

(2)公平需要合理的制度保障。据此,请结合对话,为我国如何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提两条建议。

四、小结作业

学生结合板书,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分享自己的感受。

课后交流:七个人应该怎么分食一锅粥?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