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问题连续体”是美国亚丽桑那大学的梅克(J.Maker)教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设的。此体系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结构,揭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境对于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
问题类型一,属感知层次,达到对事实的了解水平。
问题类型二,属理解层次,达到对事实的理解水平。
问题类型三,属综合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掌握水平。
问题类型四,属运用层次,达到对概念、原理的运用水平。
问题类型五,属探究层次,达到自主探究及创新水平。
上述五类问题可以归纳为封闭性问题(相当于第一、二类问题)、半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三类问题)、全开放性问题(相当于第四、五类问题)。
以“硫酸”一节为例。运用“问题连续体”进行教学设计如下:
1.第一类问题:感知层次
实验1: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试剂瓶相同、酸体积相同),说出鉴别方法,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第二类问题:理解层次
实验2:量取2mL浓硫酸并稀释成稀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3.第三类问题:综合层次
浓硫酸和稀硫酸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均有很大的不同,试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
4.第四类问题:运用层次
______
5.第五类问题:探究层次
______
问题:
问答题
请补充上述材料中第四类问题和第五类问题各一个。
【正确答案】运用层次:氯碱工业中,用浓硫酸来干燥氯气、氯化氢,为什么?浓硫酸能干燥氨气吗?为什么?
探究层次:探究防治酸雨的办法。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第五类问题为开放性问题,请说明此类问题的教学价值。
【正确答案】开放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另外挑选高中化学内容设计出符合“问题连续体”的一组问题(至少五个)。
【正确答案】钠与水的反应
①感知层次: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
②理解层次:由现象得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综合层次:铁、镁、铝与水可以反应吗?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
④运用层次:生活实际应用,珠江上突然飘来了几只铝桶,其中一只穿孔漏气,在水中爆炸。解释原因。
⑤探究层次:④中事件发生后该怎样处理?为什么?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