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交往的对象包括哪些?依照你自己的理解,谈谈小学生在这个阶段与不同对象交往的特点呈现怎样的发展 趋势。
小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包括父母、同伴、教师。
(1)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状态呈波浪式发展趋势。进入小学后,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例如,双方交往 时间减少;双方发生冲突的次数减少,并开始有解决冲突的多种不同的方式;父母对儿童的关注有所减少;父母对 儿童的控制程度也在变化,由直接控制逐步转为引导,教育儿童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等。儿童在三年级时,由 于年龄小,有较强的依恋性、依赖性,亲子间的关系特别好,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的独立性增强了,反抗情绪也 逐渐增强,亲子间关系有疏远的趋势;到了五年级,亲子间关系又有所好转;到了六年级,儿童将进入少年阶段,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增强,表现为由对父母的依恋转向与父母疏远,由顺从转向倔强。
(2)小学生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几个基 本特点:①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②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③善于利用各种信息 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
④善于协调与其他人的活动;
⑤开始形成同伴团体。小学生同伴交往的一个重要 特点是开始建立友谊关系,并对友谊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小学生同伴交往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 点。研究表明,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
(3)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相互影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充满崇拜感和敬畏感,对 教师的要求绝对服从。大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小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开始对教师做出评价。他们 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及行为,对喜欢的教师报以积极反应,并重视教师的评价;对不喜欢的教师报以消 极反应。学生的各种表现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与评价,而教师的教学水平、个性特点、期望等因素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