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螺内酯B.布美他尼C.乙酰唑胺D.氢氯噻嗪E.氨苯蝶啶
主要通过抑制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的药物是
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髓质部和皮质部的药物是
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的药物是
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能竞争醛固酮受体的药物是
解析:考查各利尿药的作用机制。 乙酰唑胺:主要通过抑制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的活性而抑制H + 一Na + 交换及HCO 3 - 的重吸收,使尿中Na + 、HCO 3 - 、K + 和水的排出增多,而产生利尿作用。 布美他尼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同呋塞米。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的Na + 一K + 一2Cl - 同向转运系统,减少氯化钠和水的重吸收;使髓质问液渗透压降低,浓缩能力下降。当尿液流经集合管时,水的重吸收减少。氢氯噻嗪其作用机制一般认为是抑制远曲小管近端Na + 一Cl - 同向转运系统,抑制NaCl和水的重吸收,使肾小管管腔渗透压增高,水重吸收减少而利尿。 螺内酯作用部位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肾小管其他各段无作用,故利尿作用较弱。本药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可竞争性地与胞浆中的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是保钾利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