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试评析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 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它否定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对个人的束缚,强调个人自 由权利的至高无上,将人视为万物的尺度,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 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 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1)个人本位论
① 个人本位论含义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其 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 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 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各种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背景和针对性有所不同,在对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个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态度上,具有对立与非对立之分,激进与非激进之别。
②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之中,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 家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法国的萨特等。
③ 个人本位论意义及局限性
a.个人本位论意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把人视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 人的价值和地位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b.个人本位论局限性:在变革社会和教育的探讨过程中,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 彩和过激的观念意识。在提出教育目的的时候,容易忽视人发展的社会要求和社会需要,甚至把满足人的 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导致个性、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绝对化。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① 社会本位论含义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对应,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 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 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 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②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这种观点的鼎盛时期是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 孔德和涂尔干等。
③ 社会本位论意义及局限性
a.社会本位论意义: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 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b.社会本位论局限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唯一化,完全割裂 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造成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