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你让他打扫卫生得些补助,他说要照顾家、没时间;你让他 种绿化树告诉他可回收,他说麻烦没精力管。其实,他是大闲人一个,啥活都不想干。”通过与一些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朋友进行交流,发现扶贫 工作最令人头疼的,不是缺资金缺技术,也不是缺项目缺人才,而是遇上 那些扶不起的“阿斗”。
近年来,“开发式扶贫”、“造血式扶贫”、“移民搬迁式扶贫”等举措 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从全国上下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各地签 订军令状,制定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一项项针对贫困户的务实、普惠的 措施目不暇接:贫困人口可以先看病后收费;贫困户搬迁直接进城安置; 村里进驻扶贫工作队一对一的扶持;制定脱贫计划手把手帮助实施等等。
但部分贫困户多年来一直受帮扶资助,至今却仍未摆脱贫困。这些贫 困村、贫困人口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可以说与 缺乏穷则思变、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理念紧密相关。
戴上“贫困帽”,“实惠”确实不少,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群 众对扶贫开发认识发生了偏差,认为戴上“贫困帽”就冬暖夏凉,所以依 赖性越发严重,越扶贫反而越想保贫。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乡村,有一种苗头正在蔓延,一些贫困户不思进取、 懒惰成性,整天想着怎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获取更多的财物,不想脱贫, 也不愿改变现状。他们只关注自己有没有被列入重点扶助对象,村里访贫 问苦是否来到自家,当得知国家将大力实施扶贫攻坚,他们更是在家坐等、 希望能够不劳而获,他们从根子上丧失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失去了改变 生活的信心。
无疑,从扶贫实践中看,一些贫困户和贫困村的确存在着“等、靠、 要”的懒汉思想。这些人不是不能致富,而是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 缺乏勤劳苦干的精神。
因此,提高他们致富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力,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扶志,远比给钱给物难度大,可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又 远比给钱给物收效大。
古人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授人以鱼, 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毕竟,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但这绝不是实施平均主义,助长不思进取的惰性想法,精准扶 贫如果扶的是懒人,不仅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更对于那些急于脱贫、 早该帮扶的贫困者造成新的“不公平”。如果未来的精准扶贫只是政府一 头热,没有贫困户的全身心的参与,缺乏内生动力,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落 实。
因此,在扶贫帮困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财物等有形的东西,更要在精 神层面进行帮扶,如果不从内向外进行扶贫,即使他们一时脱贫,以后还 会重返贫困。实际上,贫困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甘于贫困,只要脱贫 的心不死,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肯定会有。
贫困户的志气一旦树立起来了,观念一旦更新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 自然就有了,脱贫致富才有希望,扶贫的目的才可能真正实现。
问题:以“扶贫先扶志”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800 字以上,源于材 料,不拘泥于材料。要求:思想有高度,条理要清晰。
摘“贫困帽”先扶“脱贫志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在全民奔小康的路上,任何人不可能想着 “等、靠、要”来致富,更不可能凭借坐享政策福利脱贫。要想根治贫困 先要拔除“穷根”,扶贫先要扶志。但是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部分 群众对扶贫开发产生偏差,对贫困产生了依赖,反而戴着“贫困帽”坐享 精准扶贫实惠。因此,扶贫帮困中要注重扶志的根本重要性。
扶自信之志是先导。许多贫困户不想脱贫是从根本上丧失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失去了改变生活的信心,自信之志关乎脱贫成败。焦裕禄同志 工作的兰考县经济落后,群众贫困,历史多少领导都对解决贫困难题束手 无策,当地群众也逐渐失去了改变贫穷面貌的信心,但焦裕禄凭借着勤劳 致富的信心,“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当地百姓 看到了希望,点燃了改变落后的信心与勇气。经过多年艰苦奋斗,终于让 兰考焕然一新,摘掉穷帽。可见,扶脱贫之至需先扶自信之志。
扶自力之志是关键。春晚经典小品《懒汉相亲》生动的反应了一个懒 汉不思进取、乐于偷懒的故事。这一喜剧在当下仍有警示意义。如果一些 贫困户不思进取,懒惰成性,成天想着怎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等着帮扶 队上门服务,等着组织给安排生活,不想脱贫,也不愿改变现状,假如每 个贫困户都有这样的想法,不自力更生,那么我们的扶贫任务将难以完成, 更是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社会公平,因此扶自力更生之志是扶贫脱困的 关键。
扶自强之志是根本。“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 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凤阳小岗村村民为了改变落后局面, 不给国家添负担,勇于创新,自立自强,为党和国家经营农村解决“三农” 问题开辟了新思路。正是小岗村的几位带头人以自强之志、自立之心甩掉 了落后的帽子,实现小康生活。由此看来,自立自强之志是影响扶贫攻坚 战的根本环节。
扶贫先扶志,人穷志不短。要通过完善贫困地区教育制度,增强师资 力量,以文化教育立志;通过组织技能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等方式提高群 众致富本领,以技术立志。最重要的是加强政策宣传,加强思想引导,树 立脱贫致富典型,以思想教育立志。
穷啥不能穷思想,没啥不能没志气。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只有贫困户立起自信之志、自力之志、自强之志,观念更新,脱贫致富才有希望, 相信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下定能最终实现扶贫脱贫、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范文二】
扶贫先扶志
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啃硬骨 头、攻城拔寨的时期,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物资等“输血”,更要注重扶志以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来“造 血”,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不难看到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 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 道路,越干越有劲头。但也有一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 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对此, 我们必须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 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扶贫先扶志”首先要激励贫困群众立志气。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 主体力量,只有帮助他们“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 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没有脱贫志向,再多的扶贫资金也只能管 一时,不能管长久。因此,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提高 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唤起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
“扶贫先扶志”核心是教育贫困群众卖力气。人们常把“安贫乐道” “穷自在”“等靠要”等思想归结成一个“懒”字,这在现实中确实有一 定的道理。对于这类贫困户帮扶的核心就在于教育他们树立起“勤劳光荣、懒惰可耻”思想观念,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创造幸福生活。
“扶贫先扶志”关键在于帮助贫困群众强底气。贫困和愚昧往往具有 共生关系,尤其是现阶段大多数的贫困问题,表面看是物质性贫困,但究 其根源在于缺乏“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改变贫困现状的知识、能力和手 段。因此,要舍得投入资金,积极为困难群众搭台清障,提高贫困群众脱 贫致富的能力,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鼓舞斗志,增强“自我造 血”功能。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 的双手来创造。“扶志”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润物无声地感召,滴水石穿地坚持,才能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