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

下面是《聊斋俚曲》中“的”的一些例句,请根据例句归纳出“的”的几种用法。

(1)都说道这么个媳妇,就是那扬州的琼花,真正诗找遍天下无二朵!
(2)慧娘捎了十两银子来,着大姐给他盖屋,大姐没收他的。
(3)整日的大哭大骂,倒在床上不能动弹。
(4)五更三点了,身上略略的轻些了。
(5)徐氏气的把脸一变。
(6)恨的他银牙咬碎,气的那粉面通红。
(7)人家孩子没了老,济着光棍们翻过天,这样如何受的惯?
(8)大姐从此当家过日子,就走不回娘家了。
(9)进的房门往里看,一个病娘卧在床。
(10)姜屺瞻听的,躲出去了。
(11)鱼童,你去庭前折一枝花来的!
(12)且是性情又好,呼气来呵气去的,就吆喝他两句,他也不使个性子。

【正确答案】

①“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限定关系。第(1)句“扬州的琼花”,用扬州来限制琼花所在的处所。

②“的”前面加动词,名词,代词等或者类似的短语,构成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它看作一种省略形式,可能是出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这种形式才会出现。第(2)句“他的”是指“他的银子”。

③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状语用来说明中心语表达的程度、状态等。第(3)句和第(4)句,“整天”用来修饰“大哭大骂”持续的时间,“略略”用来表明“轻”的程度。

④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帮助表示中心语所达到的效果。第(5)句和第(6)句,分别说明“气的”和“恨的”的结果。

⑤用来帮助表达可能性。第(7)句和第(8)句,“受的惯”和“走不的”,表达可能性。

⑥可以用来凑足音节,增强句子的韵律性。第(9)句和第(10)句,“的”可以去掉,意思不变,不过“的”的存在,让句子听起来韵律感十足。

⑦用在句子中间或者末尾,表达语气。第(11)句和第(12)句,“的”在句子末尾,用来强调命令的语气。第十一句是一个祈使句,“的”表达命令的语气。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