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因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这种想依靠教育来救国的思想是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育也可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教育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人的身心发展除了受教育的影响之外,遗传、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教育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独立的思想。教育不可能脱离社会因素影响,也不可能单独依靠教育的力量来改变社会发展进程。完全脱离社会变革来谈教育变革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